一、青铜器 第十一重四两铜权 战国。1967年征集于未央宫乡大白杨废品库。直径4.5厘米,厚0.5厘米,重61.5克。圆形,有郭有穿。铜质。正面篆铭“第十一重四两”6字,背面光素。此为钧权,每两合15.4克。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鎏金嵌料鹰形铜顶饰 秦。1972年出土于未央宫乡大白杨村附近,两件。造型相同。通高27厘米,宽3~8.7厘米。上端为回首俯视鹰形,中端为蹲形鸟身,下端为小头戴平的卵形柄筒。铜质,通体鎏金,鹰眼、冠顶、羽尖、尾端和腿上嵌料。应为仪仗器顶端之饰物。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龙纽应钟 秦。1961年征集于未央宫乡大白杨废品收购站。通高23.5厘米,底部口径15厘米×12.2厘米。镂空双龙纽,龙头相对,张口,角向后弯曲与龙身相连。龙身弯曲,两龙前足拱起相连接成方孔,后腿微屈而立,龙尾自然下垂,尾尖上卷。头部、四肢饰谷纹,龙背、龙尾饰鳞纹,龙身后段饰几何纹。钲、枚、篆用绳纹相框并间隔。一面刻“应钟”,一面刻“大和”,均为篆体。钲左右有篆两排将枚间隔成3排,每排有3个凸起的涡旋纹枚。舞、篆、鼓及绳纹框四周均为卷毛纹,钲及鼓下面为素面。纹饰精美,工艺精湛,是秦青铜器中之精品。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鎏金嵌料鹰形鐏 秦代铜器。在今未央宫乡大白杨东村出土。长22厘米,宽22厘米,厚3厘米。铜质,是带柄兵器的饰件。通体为巨鹰形,以弧形相连构成。其一端有孔,可装柄。另一端为平首鹰,鹰首挺立。鹰头顶及眼嵌有涡纹料片。嘴为尖钩形。后颈亦有一凸出尖钩形,如怒鹰颈羽竖起。制作精巧,构思奇特,结构严谨。 赵氏炊具 汉。于未央宫乡小白杨村出土,釜、甑、盆各1件,组成一套炊具。三器口径正好套合,使用时将甑放釜内,上覆扣铜盆,用以蒸煮食物。据刻字所知,系赵氏家族用具。 铜釜 高16厘米,口径13厘米,最大腹径28厘米。直口,鼓腹,环底,呈扁腹形。腹上部两侧有一对铺首衔环,中部有一道凸弦棱,棱宽1厘米、厚0.3厘米。口沿刻铭“赵氏十一斤”5字。 铜甑 高15.5厘米,口径28厘米,缘宽1厘米,足径14厘米。直口,孚折缘,下腹收,平底,底有“人”字形透孔,下有圈足。腹两侧有对称的小鼻带环。口沿刻“赵氏八斤”4字。 铜盆 高13.3厘米,口径28厘米,缘宽1厘米,足径14厘米。直口,平折缘,深腹下收,平底,矮圈足。腹外两侧有一对小鼻环。口沿上刻“赵氏八斤十三两”7字。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鎏金错银凤鸟铜镇 汉。1989年出土于谭家乡十里铺东村,共4件,其中1件残,另3件分别重555克、575克、560克。凤鸟呈伏卧状,回首喙与背相连,双翼微微振起,尾铺地,双足曲卧,用嘴啄整背上羽毛。通体鎏金,凤冠,双翼、尾巴均以阴线刻画并错银。造型生动,制作华贵精细。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汉长安城铜器窑藏 西汉。1981年在六村堡乡窦寨村(汉长安城长乐宫西北角,南距长乐宫北墙约430米,北距青门大街约140米)发现。坑口开于地表20厘米以下,坑径2.5米×1.2米,深0.6米,平面呈椭圆形。坑底不平整。坑内有3个陶瓮,中间一瓮共放铜器26件,包括灯2,博山炉、盉、盒各1,奁、壶各2,盆、铺首各1,环13,镜1件和货泉1枚。这些铜器十分精致,均为当时的实用器。窑藏约形成于西汉晚期。这批铜器的发现为研究西汉冶铜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 高窑村铜器窑藏 西汉。1961年在三桥镇高窑村发现。坑呈椭圆形,开口距地面50厘米,坑径7.8米×2.7米,深2米,底不平,东边为斜坡。坑内西端上部的小坑内出土铜器22件,包括上林鉴9,政鉴、昆阳乘舆鼎、泰山宫鼎各1,上林鼎、上林钟各3,南宫钟、无铭钟、上林钫、上林鋗各1件。除1钟无铭外,余均有铭文。出土时10件铜鉴分成3堆,呈“品”字形放置,其中一堆的最上一件内放鋗、鼎及鼎盖各1件,其余器物放空隙处。从器形及铭文看,这批铜器为西汉晚期物。坑内同出有西汉砖瓦、陶片及西汉晚期的五铢钱1枚、铁臿1件。故窑藏形成于西汉晚期。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河铜锭 汉代铜器。1956年在河距汉城遗址西南角约300米处发现。共10块。形状大小不同,长约38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7厘米。锭上刻有“百三十斤”、“百二十九斤”、“百二十八斤”等字样。仅有一块在边缘上刻有“汝南富波宛里田戌卖”等字。经化验,铜锭含铜量为99%。这些铜锭的发现为研究汉代手工业提供了珍贵资料。 高窑铜鼎 汉代铜器。1961年在三桥镇高窑村西北隅发现。共5件。器形相似而大小有别。皆作直耳、蹄足、圆底、扁圆腹。腹上部有凸棱一周,断面作半圆形。其中3件有盖,盖作半球形,上有三环纽,纽顶突起一圆形。5件均在凸棱至口沿处外壁上铭刻横行直书。其中2件铭文为“上林铜鼎”,1件铭文为“上林宣曲宫初元三年受东郡白马宣房观鼎”,1件铭文有“泰山宫鼎”,1件铭文有“昆阳乘舆铜鼎”。 高窑铜钟 汉代铜器。1961年在三桥镇高窑村西北隅发现。共5件。造型大小相似。最大的高45.5厘米,口径18.5厘米,腹径33.5厘米,底径20.5厘米,腹深40.6厘米。除1件作八棱尖足外,其余4件均为圈足。直口微敞,鼓腹,带纹,对称二铺首,铺首造型稍有差异。其中4件刻有铭文。最长的1件铭文为一行34字:“上林府初元三年受东郡东阿宫钫容四斗二十一斤神爵三年卒史舍人工光造第一”。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