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兴平市 文物大全 > 兴平市茂陵

兴平市茂陵(3)

字号:   2012-7-24 23:47:09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第三节 陵区石刻、石碑

   一、霍去病墓石刻
    霍去病在抗击匈奴侵扰的战争中屡建功勋,对当时安定河西走廊一带的局势,扫清西域交通障碍,曾有重大贡献。尤以祁连山之役,战功最为卓著。汉武帝痛惜其早夭,在茂陵东修筑了一座像祁连山的巨冢,并设置了大批大型石刻。这批石刻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早已为中外人士所赞赏,视为人类艺术中之瑰宝。
    (一)马踏匈奴
    高1. 68米,长1.90米。这件石刻历来被认为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中的主体。为一座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杰作。马的形象刻画得坚实有力,气宇轩昂,将匈奴首领踏翻在腹下,并用4条矫健的腿把他夹住。匈奴首领左手执弓,右手持箭,须发零乱,双腿拳屈作狼狈挣扎状。这正颂扬了霍去病的战功,揭示了来犯者的下场。雕刻手法朴实浑厚,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大胆的构思。
    (二)跃马
    高1.5米,长2.40米。是一匹气势雄健,充满活力的战马。这件大型石刻,石材巨大,依势雕刻,技术精湛、准确生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一匹千里驹腾跃时的一刹那间动作。而这超绝的艺术手法,包含着观察力的敏锐,有巧夺天工之妙,博得无数观众的赞美。
    (三)卧马
    高1.4米,长2.60米。马头平仰,短鬃整齐,两眼前视,双耳尖短,惊觉神态似乎在谛听远方传来激战的号角,驰迈出一只前蹄,蹄尖紧扣住地面,另一只前蹄略微抬起,而后腿也正在用力。是从卧着的姿态,转入起身时一瞬间的动作。长尾短扎,好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内在力量,显然是一匹转战千里,久经沙场的精骑。
    (四)石人
    高2.22米,宽1.20米。这一石刻人像,表情奇特,头部后仰,嘴大露齿,左手掌置胸前,表示为“匈奴人”脸型的特征。寓意被缴械后尴尬处境。
    (五)人与熊
    高2.77米,宽1.72米。它着重刻画了力士体形粗壮,高颡深目,隆鼻大嘴,以铁钳般的两只巨手,紧紧搂住熊身。熊体略小,伸直后腿,用嘴咬住力士的下唇不放,作最后的垂死挣扎。力士面部表现出极大的毅力,忍受着疼痛,并充满着与恶熊搏斗必胜的信心。
    (六)怪兽吃羊
    长2.74米,宽2.20米。这件大型石刻,表现出贪婪而凶残的怪兽正在吞噬着一只活羊。羊的一只角尚挠在怪兽嘴边,作挣扎状。
    (七)野猪
    长1. 62米,宽0.62米。这件石刻是用整块石材,以筒洁的手法刻画而成。猪的双目锐利,尖嘴前伸,屈腿缩颈,拱身伏地,形象非常逼真。
    (八)伏虎
    长2米,宽0.84米。伏虎形象机警凶猛,全身刻有斑纹,体态轻柔,尾巴自然卷在背上,更增加了活跃的气氛。
    (九)卧牛
    长2.60米,宽1.60米。石牛表现很驯顺,背上有鞍,显得粗壮有力。躯体肥大,两眼圆睁,喘息而大的鼻孔和宽厚的嘴。形象真实而生动。是一头供役使的牯牛。
    (十)卧象
    长1. 89米,宽1.02米。这件石刻,是1957年整理霍去病墓发现的。象的长鼻和眼睛都作了一些形象刻画,姿态自然。表现出很驯顺的性格。
    (十一)蛙
    高0.55米,长2.85米。此件石刻,是1957年发现的。形态类似蛙,全身艺术加工的痕迹很少。乍看起来,犹如天然原石。留心细看时,才能发现它的妙处。
    (十二)蟾
    高0.70米,长1.54米,宽1.07米。是1957年新发现的,体形似蛙而口中有齿。对蟾皮肤表面疣物,看不出有加工的痕迹,浑然天成,形神动人。
    (十三)鱼(一)
    高0.70米,长1.12米,宽0.445米。也是1957年发现的,是利用原石尖端刻出鱼头,并大致刻出尾鳍等部分。
    (十四)鱼(二)
    高0.70米,长1.10米,宽0.41米。这块鱼形石刻,也是在1957年发现的,背上平阶部分,疑曾作座子用。推想前一鱼形石刻,可知其用途相似。
    (十五)“左司空”三字
    这件石刻是汉代官署名,主管土木工程兼管石刻工艺。刻在厚0.64米的一块三角形的大石头上。是表示霍去病墓石刻的雕刻出于“左司空官署”工人之手。
    (十六)“平原乐陵宿伯牙霍巨益”10字
    这10个字刻在厚约0.85米,长约2.18米的长方形石头上,有纪念意义。
    二、石碑
    (一)汉武帝陵石碑
    碑一上题铭:中为“汉孝武帝茂陵”。上款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敬书”。下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兴平县事顾声雷竖石”。
    碑二上题铭:中为“茂陵汉武帝刘彻之墓。”上款为“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63年3月立”。
    标志上题铭:中为“茂陵”。上款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时代、西汉”。“国务院总编号第165号”。“古墓葬分类,第4号”。陕西省人民委员会1962年12月9日。
    (二)霍去病墓碑、标志
    霍去病墓南面正中竖石碑一通,题铭:中为“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上款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毕沅书”,下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兴平县事顾声雷竖石”。
    标志上题铭:中为“霍去病墓”。上款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时代、西汉”,“国务院总编号:第166号”。“古墓葬分类号,第5号”。陕西省人民委员会1962年12月9日。
    (三)卫青墓碑、标志
    墓南面竖石碑一通,上铭:中为“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公青墓”。上款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毕沅书”。下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兴平县事顾声雷竖石”。
    标志上题铭:中“卫青墓”。时代:西汉。总编号:165,分类号:第4号。上款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兴平县人民政府1984年12月11日。
    (四)李夫人墓碑、标志
    墓南只竖石碑一通,包砖全部脱落。碑上铭文:中为“汉李夫人英陵”。上款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毕沅书”。下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顾声雷竖石”。别无他物和迹象。
    标志上题铭:中为茂陵陪葬墓“汉李夫人英陵”。时代:西汉。编号:165。分类号:第4号。上款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兴平县人民政府1984年12月11日。
    (五)霍光墓标志
    霍光墓前无碑,原来的已毁没,仅有标志一块,为今人竖立。标志上题铭:中为茂陵陪葬墓“霍光墓”。时代:西汉。总编号165。分类号:第4号,上款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兴平县人民政府1984年12月11日。
    (六)金日墓标志
    金日墓前无碑,原来的毁没,仅有标志一块,为今竖立。标志上题铭:中为茂陵陪葬墓“金日墓”。时代,西汉。总编号165。分类号:第4号,上款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兴平县人民政府1984年12月11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