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郑国渠始建于秦始皇即位的当年(前246),历时十年修成。考古资料记郑国渠拦河大坝遗址,西起泾河西岸的湾里王村以南,东至泾河东岸1800米的尖嘴(泾阳地),东西长2200多米(河面部分350多米坝身早被冲毁),底宽100多米,顶宽10~20多米,距地面残高5~6米,经测定:现存的坝身由沙土、黑红土和细砾混合堆积而成,虽未作夯砸,但很坚硬,结构紧密,抵御水的侵蚀力较强。这座大坝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拦河坝遗址。 在大坝中段缺口处发现了判明为秦至西汉早期的五角形陶质水道,在大坝南侧发现具有秦代特征的麻点纹筒瓦堆积,大坝内侧(北坡外)有砾石与白砂土淤积层,说明秦时在这里畜过水。经勘察:南至大坝,西北至泾河西岸,东北至高台地下缘,这块平面呈三角形的地带为蓄水区,这是全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水库,库区面积和库容还有待勘察。 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因河床冲低,水不能入渠,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把渠口升高到谷口(今北屯乡湾里高村以北的龙口),到泾阳船头西北入郑国渠故道,尾到栎阳,流入渭河,名曰“白渠”。 郑白渠历代演变,尽管渠口上提,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修和改建的。自汉代以后,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以及中华民国以来的泾惠渠,都是经过北屯乡湾里高村东北的白公渠,渠首故道于湾里王村东南入郑国渠故道,流入泾阳县境。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