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文物首页 | 西安文物 | 宝鸡文物 | 咸阳文物 | 铜川文物 | 渭南文物 | 延安文物 | 榆林文物 | 汉中文物 | 安康文物 | 商洛文物 | 杨凌文物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泾阳县文物大全 > 泾阳县碑碣文物

泾阳县碑碣文物(1)

字号:   2012-7-23 17:23:12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一、水利碑碣
    (一)明成化广惠渠碑记
    现立于泾惠渠管理局渠首管理站碑亭。
    明陕西巡抚项忠撰文,陕西左布政使张莹书,陕西右布政使娄良篆。明成化五年二月立。
    半圆碑首,高1米,篆额“新开广惠渠记”六字。碑高2.50米,厚0.39米,宽1.11米,方座宽0.9米。碑文24行,每行14字,楷书。碑文叙述自郑国渠以来历代水利史,历代各渠灌溉亩数,广惠渠的开修起因、过程、修渠人、灌溉亩数及其规模和防洪设施等。
    (二)明成化记事之碑
    现立泾惠渠管理局渠首管理站碑亭。明成化五年岁次己丑春二月十六日立。
    半圆碑首,高0.49米,篆额“记事之碑”四字,碑高1.71米,宽0.74米,厚0.15米。碑文14行,行42字,楷书。
    碑文主要记叙项忠修广惠渠之过程。
    (三)明重修广惠渠记
    碑原在王桥镇衙背后村,今迁泾惠渠管理局渠首管理站碑亭。字迹模糊,撰、书、篆人及立碑年代均不详。
    碑首高1.12米,篆“重修广惠渠记”六字。碑高2.43米,宽1.05米,厚0.32米。
    碑文记述自秦以来引泾历史和明代项忠、阮必成修广惠渠之过程。
    (四)明正德泾阳县通济渠记
    现立泾惠渠管理局渠首管理站碑亭。立碑年代不详。
    明西安府同知祝寿书,江西乐安知县、泾阳人穆世杰篆。
    碑首为二龙戏珠,上篆“泾阳县通济渠记”七字。首高1.2米。碑高2.66米,宽1.73米,厚0.36米。碑文13行,行44字,楷书。
    碑文为易谟自述任陕西职后,回顾历代引泾史,于广惠渠上开通石渠五十丈,又于渠上设闸、设堤等情况。
    (五)明正德新凿通济渠记
    现立泾惠渠管理局渠首管理站碑亭。
    明户部尚书刘玑撰文,刑部左侍郎张銮书,翰林检讨段昊篆。
    碑为半圆首,高0.8米,篆“新凿通济渠记”六字。碑高2.45米,宽0.99米,厚0.2米。碑文14行,行64字,楷书。
    碑文记载明正德年间肖凌汉于广惠渠上开石渠40丈修成通济渠等情况。正德十二年(1517)立。
    (六)明万历泾阳县界碑
    碑现置王桥镇屯杨村高建英家门前。万历×年七月立。
    圆首,正中阴刻一“上”字,四周为阴刻花卉图案。碑通高0.69米,宽0.54米,厚0.10米。
    碑文记载洪堰管理分队、分段、工头及人数等。
    二、仪祉陵园碑石
    (一)李仪祉墓碑
    碑立于李仪祉陵墓前。
    碑首为二龙戏珠,有圭片,上书“永垂不朽”四字,高0.94米。原高2.95米,隶书“李仪祉先生之墓”。座高0.45米,宽1.09米,长1.72米,厚0.32米,阴刻国民政府命令,楷书。
    碑文
    陕西省水利局局长、前黄河水利委员长李仪祉,德器深纯,精研水利。早岁倡办河海工程学校,成材甚众。近年于开渠浚河,导淮治运等工事,尤瘁心力,绩效懋著,方期益展所长,弼成国家建设大计,永资倚畀。遽闻溘逝,悼惜良深。李仪祉应予特令褒扬,着行政院转饬陕西省政府举行公葬,考试院转饬铨叙部从优议恤,并将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以彰邃学,而资矜式。此令
    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孙绍宗敬录
    (二)李先局长仪祉先生墓表
    碑立于李仪祉墓右前方。民国30年(1941)3月8日立。
    碑首为二龙戏珠,有圭片但无刻字,高1.4米,宽1.04米,厚0.32米。碑身高2.73米,宽0.94米,厚0.26米。座宽1.06米,长1.50米。碑文11行,行65字,楷书。
    碑文记叙李仪祉先生任陕西省水利局长时,致力于陕西省水利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李仪祉先生事迹碑
    碑立于仪祉陵园墓之西南。民国30年(1941)3月8日立。
    立碑人系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毕业生张朝路、胡步川、刘钟瑞、孙绍宗等14人。
    碑首为二龙戏珠,高1米,宽1.07米。碑高2.42米,宽0.97米,厚0.26米。碑文24行,行74字,本县人李静书。
    碑文详细记叙李仪祉先生一生经历,包括学历及学术成就,一生所任的主要职务,对中国特别是陕西水利工程的重大贡献及先生的品格为人思想等,对病时及逝世后葬仪情况亦详细记叙。
    (四)李仪祉先生纪念碑
    碑立于李仪祉陵园墓之右前方。碑为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立。
    碑首为二龙戏珠,高0.94米,碑高2.95米。座嬴0.45米,宽110米,长1.75米,碑厚0.32米。碑文19行,行66字,楷书。
    碑文记叙李仪祉先生葬礼盛况,追述生平,赞颂其渊博的知识、朴素的生活及对中国水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五)仪翁老夫子德敬碑
    碑立于仪祉墓东南。
    碑为四棱柱体,每面各宽0.44米,碑高2.15米。碑南侧楷书碑名“仪翁李老夫子德敬碑”。旁刻立碑时间“中华民国三十年三月”。碑西为之正文。碑文10行,行58字,楷书。记叙李仪祉先生1922年从南京回陕西创办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和西北大学,尽力培养水利人才等情况。碑东为“跋”。赵玉玺撰,碑文7行,行10字,楷书。
    (六)泾惠渠颂并序碑
    碑现立于仪祉陵园。
    碑高1.90米,宽0.74米,厚0.19米。方座,为上下两层。
    杨虎城撰文,刊于碑正面。李仪祉撰跋,刊于碑阴。长安宋联奎书。刻于民国16年(1927)3月。
    正文略叙引泾灌溉史,详叙泾惠渠创修起因、修挖过程及竣工后等情况。跋叙成渠之难、用费之巨及放水后水费管理情况。
    碑文:
    (一)陕西天府之国号称皓海□□□□□□高燥雨泽不均自秦用郑国开渠西迄谷口循北山绝冶清漆沮诸水东注洛溉田四万五千顷(二)关中始无凶岁显引泾利□□□□汉太始初赵中大夫白公以堰毁渠废上移渠口引泾东行由栎阳入谓改名白公渠溉田四千(三)五百顷今考之郑多而夸白□□□□实自明代有修改皆以堰毁不而上移清乾隆二年以泾水毁堤淤渠于大龙山洞中筑(四)坝拒泾引泉改称龙洞渠溉田□□□七百余顷清末渠身罅漏於塞灌田仅二百余顷弃利于地殊可惜也民国初建临潼郭希仁与(五)蒲城李仪祉屡谋绩郑白功于九年□□□□大旱富平胡笠笙复建议引泾设立渭北水利工程局十一年夏仪祉回陕长水利局兼渭北(六)水利工程局总工程师命其门□□□□□□瑞胡步川组织测量队测量泾河及渭北平原继命须恺等设甲乙丙种计划并议借振款(七)施工兵祸中止十七年后□□□□死亡无算陕当道宋哲元与北平华洋义赈总会议举引泾大工卒未果迨虎城主陕席复(八)邀仪祉回陕襄陕政兼长建设厅由□□□□□□筹款四十万华洋义赈总会筹四十万元引泾工费复得檀香山华侨捐款十五万(九)元朱子桥先生捐水泥两万袋中央□□□□□□助十万元合力开工议遂定于是义总会担任上部筑堰凿洞扩渠引水等工程美人(十)塔德任总工程师脑威安立森副之陕□□□□担任下部开渠设计斗建筑桥闸跌水等分水工程仪祉任总工程师门人孙绍宗副之自(十一)十九年冬至二十年夏工始讫即于□六月中旬举行放典礼邀请海内外名流参观颇极一时之盛而渭北荒废之区得以(十二)重霑膏润人民欢呼是为第一期工程□□□复赖北平华洋义赈总会与上海华洋义赈会及全国经济委员会资助由泾惠(十三)渠管理局完成第二期工程召刘钟瑞来□□工事如修补拦河大坝建筑引水退水闸挖掘支渠修理干渠俾引水分水工程臻于(十四)美善管理方面如保护渠道改良用水及□□民灌溉常识依次第进行至本年夏至溉田已增至六千顷将来既定蓄水方法(十五)人民用水得当犹可漫润扩充虽郑国陈迹□□复寻而白公之泽则已恢复而光大之矣颂曰秦用郑国开渠渭阳关中以富秦赖(十六)以强越四百年渠毁待修汉白公起媲美千秋□□元明代有改筑渠口上移入于深谷有清一代利用山泉改名龙洞仅溉低田鼎(十七)革以还渠更淤漏饥馑连年莫之知救追怀前□继古人郭胡倡始李主维新涉水登山远逾谷口计熟图详丝毫不苛筹借振款(十八)即待兴工胡天不忽降凶病扰扰数年庶改□□救死不暇遑论灌溉无心恹乱寓振于工华洋集款得竟全工二十一年六月中(十九)旬放水典礼中外观钦自后三年设管理局渠□□□朝夕督促民享乐利实泾之惠肇嘉名芳流百世洛渭继起八惠待兴美中(二十)膏沃资始于泾秦人望云而今始遂年书大有□□□德忆昔秦人谋食四方今各归里邑无流亡惜士女饥寒交迫今渐庶富有(二十一)布有麦秦俗好强民族肇始既富方□人知廉□□□卑行远自迩复兴农村此□蒿矢
    注:□为残缺字,(一)(二)(三)……为碑文行数,下同。
    跋:
    (一)其成事之难也引泾之事自□□□僧倡始继之者选有人然十余年未能实施至丁民(二)十七及十九数年大旱饥馑□□□而莫之救迨虎城主席乃毅然为之时余任遵淮要(三)职亦决然舍弃归而相助诚以□□水火之举不容漠视之也既蒙多方之义举亦望庶民(西)之子来经营之始则泾原高礼□□县组织引泾水利协进会冀人民有财者输财无财者(五)输力乃进行五阅月协进会□□所展旋以省会撤之时大饥之余全省各县之困苦有十(六)倍于五县者各县人民含痛茹辛省府同仁刻苦奋励以竭所得之资不惜费之于引泾(七)一事第一期工费合计为款一百二十万四千余元其后又继之四十二万一千余元总计(八)工费穈款一百六十二万五千余元一出于受惠诸县工程进行之中每以小故而生(九)阻碍成功之后食其利者又每以水费输纳为争此岂重念公益者所应有哉且水利负(十)担无论管理与人民自管皆莫能者免套宁之黄河渠每亩负担五角至七角甘肃之(十一)水轮灌溉开办每亩摊至二十元修理费年每亩亦三四角今泾惠渠水费多者每年每亩(十二)五角少至一角其有特殊情事尚可请核减免政府体念民生不可谓不止而仍有未谅(十三)解者庸讵知全省应兴水利尚有许多为人民谋安阜国家谋富庶皆不能以次兴办(十四)使政府年年耗巨款而无所补益其将何以为继哉读杨公虎城之文不禁感慨系之蒲城李仪祉文兴平赵玉玺书中华民国一十六年三月下浣立。
    三、寺庙碑石
    (一)元创建大道迎祥宫碑
    碑现立于蒋路乡安吴村迎祥宫山门内。
    元陕西道左翼诸军万户刘秉中撰文并书丹、篆额,汤洪刻,立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
    二龙戏珠碑首,圭片上篆书“初建大道迎祥宫碑”。碑首高0.90米,宽1.15米。碑通高2.80米,宽1.10米,厚0.32米。碑文系楷书。
    碑文记叙道教源流及法师张德琳创修迎祥宫的过程,其中记叙迎祥宫地理环境及四周古迹,对研究该地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碑文中提及云阳及碑阴所记功德中村名,对研究云阳县取消时间及地名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清铁佛崇文塔寺常住田供众记
    碑现立于崇文塔下。
    李世达玄孙、泾阳人李念慈撰文并书。立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
    碑首为半圆形,高0.34米,线刻一佛二弟子像。碑高1.72米,宽0.76米,厚0.32米,碑文21行,行63字。
    碑文记叙修塔起因、经过、修塔人、资费来源规模及寺属田产等。
    (三)明重修泾阳惠果寺碑
    碑现镶于太壸寺大殿东北山墙内。立于明景泰辛未年(1451)七月。
    碑首为半圆形,高0.38米,上篆“重修泾阳县惠果寺碑”。碑高1.58米,宽0.68米。
    清训导董懋撰文。泾阳县儒上韩嵫篆额并书。碑文12行,行30余字不等,楷书。
    记叙惠果寺修复始终情况及修复规模等。
    (四)明重修宝泉寺记碑
    碑于1958年太平乡刘家村宝泉寺遗址发现。碑首、座现在原处,碑身现在崔师村。
    碑立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碑首为四螭相交,螭首于两侧下垂,圭片篆刻“重修宝泉寺碑”,高0.93米,宽0.89米,厚0.22米,碑身高1.65米,宽0.82米,厚0.20米。
    碑文记叙宝泉寺自唐贞观年间至明嘉靖年间创建、维修情况及明维修的规模,四周环境等。
    (五)明重修龙泉寺记碑
    碑于1987年龙泉寺遗址拆房时发现。现镶于龙泉中学教学楼西南角。碑首为四螭相交,螭首于两侧下垂,圭片篆书碑名,首高0.45米,碑身高1.9米,厚0.2米,宽0.8米。
    立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
    碑文记载该寺创修于盛唐,自明嘉靖后住持如诲屡次修葺及规模等情况。
    (六)明三圣门碑记
    碑现置雪河乡汉堤洞村张双岭家。立于明崇祯二年(1629)三月。
    碑呈长方形,四边栏减底线、刻蔓草纹饰图案,断为二截。碑长0.9米,宽0.41米,厚0.08米。
    碑文23行,行10字,楷书。
    碑文记叙石村东玉皇殿之位置以及重修该殿宇等情况。
    (七)清重修白龙庙碑记
    碑现置于云阳镇苟家村村中小渠上。立于清咸丰三年(1853)八月。
    碑长2.26米,宽0.86米,厚0.24米,首座佚。
    碑文11行,行43字,楷书。
    记叙白龙庙倾圮后重修过程及环境规模、庙产等。
    (八)清重修观音菩萨庙碑
    碑现置桥底镇川流村杨发民家门前。立于清道光元年(1821)仲春。
    碑为长方形体,碑面两边阴刻花卉、动物、几何图案,下有榫。碑高0.95米,宽1.25米,厚0.13米。碑文22行,行16字,楷书。
    碑文记叙修庙之起因,宣扬佛家慈悲信条。
    (九)清重修云阳镇城隍献殿山门乐楼廊院吝工碑记
    碑原在云阳镇粮站(城隍庙旧址)。1959年运回,现存县博物馆。立碑年代不详。
    碑高2.475米,宽0.93米,厚0.26米。碑文四周有0.10米宽凹槽边框,框外雕饰花草。
    碑文记叙云阳镇城隍庙衰败后,安吴吴周氏等人捐资重建过程及其规模等情况。
    (十)云阳镇城隍庙雕刻行身銮驾碑记
    碑立于清雍正七年(1729)。
    碑残高0.92米,宽0.79米,厚0.13米,碑之两边线雕云龙图案。
    碑文主叙城隍庙行身像之雕刻,提及云阳改镇之原由。
    四、其他碑石
    (一)重修东岳庙碑
    在太平乡政府院内,碑高2.24米,残宽0.44米,碑厚0.24米,首、座铁。立碑年代不详。
    碑文记叙东岳庙创修于唐玄宗时,及后颓废以及重建之布局等。
    (二)清创修邑侯涂公祠碑记
    在原县剧院,1986年运回县博物馆。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
    碑高1.30米,宽0.68米。
    钦加五品衔国子监学正乙亥恩科举人咸阳刘光蕡撰文。
    候选训导邑优贡生门人周□□顿首书丹。
    大荔县儒学教谕壬午科举人马启瑞暨首事等监修。
    记叙涂官俊两次治理泾阳,兴利除弊,深得民心,及涂病死,民众恸哭,村村野祭,后选址建祠祭祀等情况。
    碑文:
    (一)涂公祠者泾民建以祀其故令涂公也公两治泾其初政尚严猛发摘史奸胥铲削尽根株清(二)积案千余民闲大苏而公去民喁喁望公复至每食必祝天厅自民既而公果互则易咸以和劝(三)学读法绩讲武择耆贤百余为官民介绍县境纵横数百里民口十万余如在闼面相告语(四)民隐毕达官惠以周故陕旱三年泾民独不病各勤其业仓储余粟岁半民和而公病矣民闻公(五)病各俦卜于其社筊兆曰巍巍云端肃到千官越夕有梦公为云阳神者而公果家家如丧私亲互相吊唁近者男妇杂遝哭吊县廨人心皇皇谋留公葬不可则议祠祀其社人谋曰民(六)心蒿悽怆不能自己神之灵爽发扬流动者有以咸之也与其村村野祀渎礼不如楼神于城内(七)以媚民而定之乃度地□工建祠于宜善乡仓之前求于文其丽牲之碑先口有密谋尸祝公于(八)是地者乡人建仓侵其栋柱辄倾圯则移而后今祠成适符前址咸谓公神早楼于兹也嘻灵(九)已因作享神迎送曲俾泾民歌以侑公公江西东乡人讳官俊字邵卿以名进士令陕西其辞曰(十)蜜烛明兮海云香馥严将享兮风肃肃士跄跄兮庶人僬僬立堂下兮久延眺公之来兮云为轿(十一)风旗缤纷兮拥入庙公顾我民兮解颜笑泾之水兮仲之山桑麻被野兮公游其间风日暤暤兮(十二)士女闲闲江以南兮海云□□谋公居处兮莫如泾乐公无我□兮飘然作仓有粟兮学有书里有(十三)团□兮寇盗除戴公赐兮无间顽愚父老饱暖兮重无天属贻我乐利兮岁岁祀以报公兮千百世
    (三)唐故右三军仪仗太中大夫行内侍省内给事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弘农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杨公神道碑铭并序
    碑于1984年4月在扫宋乡小户杨村西北100米处出土。现存县博物馆。碑建于元和元年十月十四日癸酉。
    碑首有六螭相交,螭首于碑之两侧下垂,圭片上篆“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九字。碑首高0.85米,和碑身相连。碑身有收分,上宽0.94米,下宽1.02米,上厚0.24米,下厚0.27米。碑高1.90米。碑身正面有倒角,两侧线刻蔓草花饰。
    碑文记叙杨氏家族起源,侍奉皇帝,内平祸乱,外抚异邦及杨良瑶以朝廷使节身份携带国书,由南海启航,跨越印度洋,访问远在两河流域的黑衣大食(即阿拉伯帝国的东方部分)等情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泾阳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张家山自然风景区
泾阳太壶寺大殿 高家堡戈国墓 泾阳唐德宗崇陵
唐宣宗贞陵 泾河桥遗址 郑国渠首遗址
泾阳县望夷宫遗址 泾阳县云阳革命旧址 泾阳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
泾阳县李仪祉纪念馆 泾阳县中共陕西省委旧址 泾阳县红军前敌总部暨八路军总部
泾阳县谷口宫遗址 泾阳县舍车宫遗址 泾阳县明广惠渠渠首遗址
泾阳县美食 更多
泾阳县美食:泾阳凉皮
泾阳美食:瓤货
泾阳美食:油茶 泾阳美食:瓤货
泾阳县美食:泾阳凉 泾阳县美食:泾阳甑
泾阳县美食:泾阳羊 泾阳县美食:泾阳肉
泾阳美食:嚷糊(穰
泾阳县特产 更多
泾渭茯茶[图]
泾阳人民茯茶[图]
泾渭茯茶[图] 泾阳人民茯茶[图]
泾阳县地方特产:泾
推荐信息  
·商周青铜器:建国前出土商周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建国后出土商周青铜器
·墓志:杨绍程墓志
·墓志:李从曮夫人朱氏墓志
·墓志:杨礼暨继室羽氏合葬墓志
·墓志:徐明母周氏墓志
·墓志:元大亮墓志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出师表》刻石
·众志成城小碑
·召伯甘棠图并记
·果亲王诗碑
·重修实相寺碑
·创修通玄观记
最新更新  
·泾阳县墓志文物
·泾阳县馆藏铜器
·泾阳县馆藏铜镜
·泾阳县馆藏陶器文物
·泾阳县革命旧址
·泾阳县文物管理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文物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wenw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