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千佛造像碑 建造于北魏正始四年(507)八月。原在水口乡上长录村的净光院(前身清泰寺)中,1958年移置县文化馆保存,为县级重点文物。 造像碑为大小2块,石质明显不同,但造像特点趋于一致,有不同程度残缺。大碑为长方体、高0.96米,宽0.65米。厚0.19米,顶端小有风化,右下角有残损。正面上半部开龛造像8行,每行14尊,共112尊。下半部居中为1尊较大佛像,高0. 33米,两边各有小造像18尊;左侧有小造像13行,每行5尊,共65尊;右侧有小造像12行,每行5尊,共60尊。以上总计有大小造像274尊,距离匀称,造像整齐,形象清晰,反映了北朝造像的艺术风格。小碑为梯状体,上宽下窄,高0.54米,上宽0.45米,下宽0.34米。上郁有小造像4行,每行6尊,共24尊;下部为刻字,一部分已模糊不清,难以成章,但“正始四年八(月)”,几个字却十分清晰。 唐代佛顶尊胜陁罗尼经幢 建立于咸通二年(861)四月八日。原在太峪乡太峪村庙坪沟,现移入县文化馆保存。经幢为八棱台柱体,高1.48米,上底径0.3米,下底径0.4米,无顶无座。经幢上书印度僧人佛陁波利译的《佛顶尊胜陁罗尼经》,由别驾、仗衙前虞侯王宗福、邠宁节度使院验使官王从真等奉亲遗语而建,右金吾、别驾仗押衙王宗礼书写。每面竖写6行,每行约80字,共有3800余字。 明代石佛像 炭店乡崔家店村石佛像在崔家店村沟边一土窑中。为一佛二菩萨石胎泥彩塑像,明弘治十五年(1502)十月,由平凉府正原县观音寺云水住持比丘僧佳斌修立。 石像均为坐像,居中的毗卢遮那佛高1.45米,肩宽0.66米,头戴华冠,袒胸披衣,合十盘坐于石莲台上。两边的菩萨均高1.26米,肩宽0.63米。现存原地。 新堡子乡姚家塬村石佛像 在姚家塬村南大路旁。明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二十二日由祭心士主李怀、夫人张氏、长子计保捐立,石匠宁志成造像,本村李文智装修。造像高3.3米,肩宽0.96米,高高直立,袒胸露腹,手捧哈达,造型生动。现存原地,为县级重点文物。 清代三水唐家大厅柱石 原为旬邑唐家大厅柱石,后转于本县新民镇太厢粮站。柱石由两部分组成:上为鼓形,附在1个八棱体上,通高0.28米,直径0.62米,周围刻有图案、花纹;下部为1个八棱体,附在1个正方形柱体上,通高0.46米,直径0.5米,八棱体上刻有图案。柱石上部与下部可荧活安拼配套,造型美观,雕刻精细。现存县文化馆,为县级重点文物。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