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乾县 文物大全 > 乾县石刻文物

乾县石刻文物(6)

字号:   2012-7-22 15:15:01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乾县南区孔教分会碑记 清光绪丁酉拔贡癸卯科举人,特授宁陕厅儒学正堂,邑人梁守典敬撰;清宣统己酉科拔贡,庚戌科朝元,甘肃补用直隶州州判,邑人胡文炳敬书。文曰:“在唐虞之世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矢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及命皋陶曰:‘以弼五教。’尧舜之所以教人者如是而已。历禹、汤、文、武、周公莫之或易。《语》曰:‘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孔子集群圣之大成,其所以继往开来者,盖本其道而修明之。其在《中庸》曰:‘五天下之达道也。’又曰:‘修道之谓教。’盖人外无道,道外无教,参赞化育,基于能尽其性,夫固无二道也。孔子既殁,道丧文敝,邪说诡辞各逞臆见,以授徒传世,而以天理民彝,如日月经天,江河纬地,历数千年而不变,虽以黄老释佛之盛,于汉、晋、唐、宋,终得而乱之。去圣日远,正教日隳,俗学文士,谬论以图功名,而教乃益晦,聪明才知之士鉴其陋,而不求其本,于是唱为高论,以自表异,无识喜其新奇,而趋之若鹜,甚至数典忘祖,欲举数千年之天经地义而斫丧之,将不同于人道于牛马,不止人心之陷溺,甚于洪水猛兽,不其然欤?神坊黄君文轩,笃行君子也。悯学术之日非,人心之日漓,思有以补救之,设孔教会于其乡,集合同志,日以昌明孔教,敦崇人道为主旨,又设校以附之,使学者知本之所在而不远。人以为道,而或者以为迂。夫物莫不有本,得其所本,其他因时制宜,举而指之可耳。所谓本立而道生也。昔《淮南子》曰:‘仁以为经,义以为纪。’此万世不更者也。若乃人考其才,而时省其用,虽日变可也。圣人之教初非疑古戾今,犹是人道,亦在修明之耳。不潜其心器,然泛为新旧之争胡为乎?黄君固深知立教之本者,而诸同仁壹志赞襄,俾教之真谛不至夭坠,其饴贻后学庸有涯乎?会成于民国三年甲寅,越八年而黄君捐馆在会,同仁恐日久生懈,请勒石以记其事。爰撮立教之本旨,愿诸君互相勉力,毋渝初衷焉。岐山张镒刻字。中华民国十二年九月即夏正癸亥秋七月下浣谷旦。”
    黄老夫子德教碑记 现存姜村乡神坊学校内。六等嘉禾章、三等金色嘉祥章、署理武功县知事篇任职宏道高等学堂预科毕业最优等、清奖拔贡、同邑范凝绩敬书。文曰:“神伏里位,乾之南原,距城治稍远,土厚风淳,而文化之开,特为迟滞,士生其间者,狃于耳目之近,汩于篇章之末,无以振发其志气,而扩见其闻,虽文人学士,不解先达,虽率乡党自好,终不肖大启牖而广提,斯此亦士之厄也。吾师文轩先生,负沉毅之资,宏乐育之怀,值学战方张之时,一以匡扶文教为己任,岁甲寅,设校于里之兴教寺,增建校舍数十楹,捐款不足,毁家以益之,阅年而功成,集多士而诲之。严订课程,勤加训练,其贫乏无力者,则免其学费,又或资以膏火,给其食用,俾克遂其所学。其为教也,以勤奋朴诚为主,一洗旧日委琐之习,而尤力矫本世之浮夸。尝语人曰:‘学问事业,皆须振作精神,一步一趋,几见有巧伪相寻而能有成者?’故其自奉俭约,摒绝嗜好,本躬行实践为学者倡,见有沾染习气者,痛恶之不少逮。每届选举期,冀当选者,率运用学生联袂投票,先生丑之,曰:‘矫饰民意,而自谋当选,不义;诱学生为不义之举,不仁;且学生当求学时代,不能干预外事。’故历届选举,神坊学生独无与投票之役者。或讥其放弃责任,先生曰:‘正所以尊重责任也。’其立身涉世类如此。呜呼,以先生之志节操行,使天假之年,其造福于吾乡,夫岂有限。未究竟厥,施有乃赍志以殁,山颓木坏,瞻仰遗形,有馀痛矣。方今世变,日趋浮薄。人心日益浇漓,外饰文明,内藏奸伪,徒自便其私,以蠹群伦,吾不知其表率后进者,果何在也?先生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模,一切悉本躬行,而功利不计,其所以昭示后学者,既笃且挚,此岂苟且兴学以趋时者所能仿效哉?同仁等夙沐先生之泽,粗识先生持己教人之本意,窃思常能葆此拙且诚者,入而表里,出而济世,庶不负先生之志,而亦稍免愆尤也欤?先生在日,有拟为请奖者,辄拒之,既殁,当事者上其事,得奖教育部三等褒奖,并给‘敬教劝学’匾额,同仁志切仰效,爰即校内操场西北建祠堂三楹,岁时瞻拜,聊书梗概,永志不忘,且与同学共勉焉。后之学者,庶亦有所观感。中华民国十二年九月即夏正癸亥秋七月下浣。”
    王劲哉剿匪胜利纪念碑 现在县政府院内。石灰岩质。高1.69米,宽0.80米,厚0.15米。全称为“陆军第十七师四十九旅九十八团团长王劲哉暨全体官兵剿匪胜利纪念碑”,系民国22年(1933)八月县长邓守真、保卫总团副团长张志杰、义生善堂经理胡虎臣、卫生助理梁謇、赈务会常委赵时安、财政助理傅至善、讲演员吴让三、救济院院长苗耀东、教育助理杨杰生、苗圃经理侯博哉、□立□□校长阎良臣、建设助理雷绍轩、乡长代表李兴唐、□□□□□长何音□立。碑阴刻有碑文,碑文如下:“王匪结子,历年以来,啸聚丑类,负梁山以为隅,凭漠谷而自固,烧杀掳掠,无所不为。绥靖主任杨(虎城)赫然思怒,念此獠不灭,不但一方百姓不能安枕,且西北交通有断绝之虞。奈历年以来愈剿愈滋,终鲜效果。王团长劲哉果能拯乾民于水火,而登诸衽席也。县长邓守真撰,邑人胡虎臣书。”
    中山公园楹联碑 残碑在县政府院内,为民国19年(1930)县长杨韶为新落成之中山公园大门所题。石灰岩质。高约1.50米,宽0.33米,厚0.14米。联曰:“留得园林千载在,任凭父老四时游”。楷书。字遒劲,工稳,落款为“杨韶题”。
    女校楹联碑 原镶嵌于城内考院巷小学操场门外,现在花口初中台阶铺地。石灰岩质。民国22年(1933)立。长2.01米,宽0.24米,厚0.18米。联曰:“锻炼身体擎大厦,振奋精神挽狂澜”。落款为“特务第一团团长孙友仁题”。
    敬业图书馆碑 在城内高庙小学内。石灰岩质。长1.08米,宽0.62米,厚0.15米。楷书“敬业图书馆”,落款为“刘文伯题”。系刘文伯创办敬业图书馆之石匾。
    卫生泉碑 在县政协院内。石灰岩质。长1.12米,宽0.63米,厚0.15米。系民国17年(1928)县长杨韶创修浴池所题石牌匾,落款为“杨韶题”。
    公安局碑 在县政府院内。石灰岩质。长1.23米,宽0.58米,厚0.12米。系杨韶为公安局所题石匾。
    冯玉祥爱民碑 在乾陵观光园内。石灰岩质。残长1.15米,宽0.68米,厚0.20米。碑已残。经查此碑在关中诸县均有,碑文相同,立石署各县县长名。全文如下:“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净尽。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清廉的政府。我们为人民除水患、兴水利、修道路、种树木,及做种种有益的事。我们要使人人均有受教育读书识字的机会。我们训练军队的标准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武力。”
    甘杲碑 在县招待所院内。石灰岩质。高1.53米,宽0.55米。有杨韶楷书“甘泉”2字,雄浑有力。民国17年(1928)12月15日立。
    题石碑 在县政府前院。石灰岩质。高2.23米,宽0.37米,厚0.20米。上方为国民党党旗图案,下题“以党治国,天下为公”,楷书。碑已断为二截,题字与图案有磨损。
    乾县中山公园落成记碑 民国17年(1928),县长闽侯杨韶撰并书。文曰:“戊辰秋,余忝摄乾篆,适兵燹之余,又值荒歉,抚字乏术,心焉忧之。爰集资巨万,施行工赈。就县府西北隙地半顷,创修中山公园,越五月始落成,灾黎借以存活者甚众。斯园虽云简陋,而花木之点缀,亭台楼阁池馆之布置,尚楚楚有致。于赈济之中,留此胜境,亦足纪念。为识数语,以告来者。”
    按:杨韶曾以工赈创修中山公园、卫生泉,并改修县政府。碑已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碑
    乾县各界追悼李部长隆宝同志纪念碑 该碑在县城东门外。石灰岩质。碑高1.60米,宽0.59米,厚0.19米。碑额上镌中国共产党党旗,文为隶书。碑文如下:“在人民解放战争已将获得胜利的前夜,一个为工作劳瘁而倒下去了的战士,是这里十七万人民将永远痛悼而难忘的李隆宝同志。
    隆宝同志,又名廷陶,山西崞县人,幼时生长在一个破落了的中农家庭。一九三八年他才十四岁,被革命所号召,毅然地离开了家去参加儿童剧团,同时加入共产党。党为了深造他,曾送到抗大,到边区去学习。他聪颖的天资和强烈的苦学精神,并没有辜负党的热望,在学校常被选作社团的领导人物,并协助校务任教导干事。四五年党调他到延安地委工作。四七年胡匪进扰边区,延安易守,地委转移时他认为这是报效党的机会,他和留下来的两个同志带着一架电台,坚持在附近的森林里,不时的反映着敌人的动态,在半月多艰险的努力中转变了战争的形势,因此党器重他,调他任秘书职。四九年随着新的形势的展开和关中的解放,党调他到乾县任县委宣传部长。他认为这一任务的完成,只有从群众的改造工作下手,因此在七月中他便筹备举办教师座谈会,受号召而来学习的教师一百余人。八月一号座谈开始,他不仅要领导全会而且还要准备全部课目的讲授工作。在酷热的太阳下,他露天作了报告,他讲述形势,讲述政策,讲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为了学员易于接受,反复的叙述于高亢的声调,一丝丝的血粒,在肺叶的震动中随着呼吸吐了出来。就这样苦支了八昼夜,同志们劝他休息,他却说没有关系,因此就病倒了,也就这样为人民事业贡献了他的生命。
    隆宝同志今年仅二十五岁,无情的黄土竟埋藏了他的遗体。但永远埋藏不了的是他的对革命的忠贞与对人民事业的不死精神,这精神将永远照耀在这里的人们心的深处。
    献词:无限的悼念那都是梦里的尘埃,
    猛力地除却死者所开拓的道路上的荒芜才是生者的责任,
    实现你的愿望和遗留下的工作的有我们在。
    你静静地安息吧,隆宝同志!
    公历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谷旦勒石”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九四八年战役暨一九四九年解放大西北阵亡烈士纪念碑 1954年乾县人民政府树碑,碑在阳峪乡罗家岭村北1000米处。盖有碑楼一座。碑高1.43米,宽0.62米,碑额是彩旗、麦穗拱托着的军徽。其碑文如下:“中国人民革命经过了长期艰苦的斗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确立了共产主义思想和革命的人生观,坚信人民大众的幸福高于一切。英勇的进行了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用鲜血写出了光辉灿烂的历史。
    一九四九年六月间解放大西北时,我第三纵队第九师第十三团奉命与匪军激战于阳峪岭等地,在战斗中我谢斌、裴云程等十四位战士奋勇击敌,光荣牺牲,忠骸暂时就地掩埋。我人民政府为了追念先烈,于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八日公葬谢斌等十四位于罗家岭以北,并为立墓碑以志不忘。
    革命先烈们的事业已深印在人民的心中,你们牺牲流血已有结果,你们光荣的名字在照耀着我们。你们这种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祖国和保卫世界和平继续前进,在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灯塔照耀下,为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先烈们安息吧,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乾县人民政府立碑,公元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八日立。”
    乾县革命烈士纪念亭内碑文 亭为原城隍庙之八卦亭,1958年迁至革命公园(今县招待所内),后毁。1988年重建于县体育场内。亭内有一八棱形碑,正面书“乾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石灰石质,顶和底座为水泥制作。碑高2.18米,每面宽0.44米。碑文如下: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千百万爱国人民渴求解放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结果,也是无数先烈为了追求真理,竭尽聪明才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顽强不屈而获得的成就。在每一个革命阶段都有先烈们的壮烈献身和光荣伟大的斗争事迹。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动透顶的蒋介石叛变了革命,发动‘四一二’大屠杀。在白色恐怖的阴云笼罩下,我县烈士王德安,当时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务委员,仍奔走宣传,组织群众,而被敌捕入狱。在敌人警宪严密监视下,他仍利用各种机会,鼓励被难同志坚持斗争,系狱三月,不幸惨遭活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日寇趁机夺我东北,党中央基于民族大义,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一致对外。一九三六年,我县烈士杨森,当时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兼红三十军参谋长,负责后卫,掩护大军东渡抗日。行至山西中阳,遭受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袭击包围,烈士率领警卫连五十余人,固守山头,牵制敌力,抗齿终日,身负五伤,未尝松懈,使我军安全撤离,烈士终以身殉职。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漫长的火线上,在沦陷的敌占区,与日寇和反动的国民党匪军作殊死斗争,多少健儿为祖国独立解放,流尽鲜血,我县烈士张庚良就是光荣牺牲者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反动的国民党统治更加黑暗残酷,在敌人的秘密监狱中,不知残害了多少爱国志士。一九四九年二月,我县烈士张光庭身遭特务毒手,受尽百般酷刑,未吐真情,保护了西安地区地下党组织的安全。西安解放前夕,敌仓皇逃命时,竟毒辣地将他活埋于西安红十字会枯井中。
    新中国诞生后,美帝国主义猖獗发动侵略战争,威胁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中国人民组成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经过三年多的抗美援朝正义战争,迫使敌人接受停战,取得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许多同志为了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英勇奋战,前仆后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烈士的姓名不能一一列举,烈士的事迹也难一一追述,但烈士们的丰功伟绩,永远记入史册。烈士们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烈士们的高贵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先烈的鲜血没有白流,先烈的理想没有落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一个没剥削,没阶级,自由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成为现实,这是先烈们的遗志,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向为革命事业贡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革命敬意和哀悼。为了使烈士们的精神永垂不朽,特修建亭馆,以资永远纪念。
    烈士们,请安息吧!未竟的革命事业有我们承担。
    同志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并为实现更美满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共同奋斗。公元一九五八年十二月”
    碑文分三个棱面,其余各棱面分别题词:
    中国共产党乾县委员会题词:“继承先烈的遗志,发扬开拓进取精神,为兴乾富民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1986年重修时所题)
    乾县人民委员会题词:“献身革命事业,精神永垂不朽。”
    杨伯纶题词:“你们为人民革命事业,奋斗数十年,出生入死,创造了红军,建立了苏区,使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获得彻底解放。今日我国六亿人民的站立,与你们的奋斗牺牲分不开的。人民,永远在纪念着你们。”
    吕剑人题词:“乾县人民在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许多同志为新中国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应当永远纪念这些革命先烈,发扬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祖国建设中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持家,为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范紫东先生之墓碑 范紫东先生碑位于本县灵源镇强家村东,西兰公路北侧约200米处,坐北向南。正面为冰心题“范紫东先生之墓”,碑阴为墓志。内容曰:
    “范紫东先生墓志
    先生名凝绩,字紫东,小名信。一八七九年元月生于乾县西营寨村。祖父青芝,清举人。父德舆,清岁贡。先生少聪敏,博览群书,精通诗文。十九岁,父病故,于竭蹶中求奋发,稼穑之余钻研学问。是时新政渐兴,先生追逐新学,谓八股不废,中国不兴。一九零四年考入陕西最高学府三原宏道高等学堂。一九零八年以第一名毕业,就任西安府中学堂,教授博物、理化。一九一零年入同盟会,次年同友人赵时安先生权知乾州直隶州事,兼任西路招讨署参谋,被选为第一届陕西省议会议员。曾上书弹劾军阀倒贩鸦片,制讨袁檄文。后任陕西民政税监、银行委员监察职务。一九一二年与友人李桐轩、孙仁玉等,创办我国第一个秦腔社团——易俗社。此后主要致力于秦腔艺术的改革发展和剧本创作,成为中国戏曲史、秦腔史上卓有成就的改革家、艺术家、剧作家。先生一生共创作改编大小剧目七十多个,名播全国,剧作题材之广,思想之深,艺术性之强,实为百年来之少有。其秦腔戏剧之绝唱,深为民众喜爱,尤以《三滴血》、《软玉屏》等久演不衰,流布海内外。《三滴血》拍成影视,广为流传。先生多才多艺,工诗书画。曾与宋伯鲁、于右任多所交谊,与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曹竹斋、米伯让共研中医学。改良纺机,并在金石、史学、语言诸方面多有建树,著有《待雨楼戏曲》、《关西方言钩沉》、《乐学通论》、《地球运转之研究》等。新中国成立后,先生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一九五零年出席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任代表。是年十月任西北文联委员、西安市郊区土改委员会委员,次年又任西安市文联委员,一九五三年任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对西安诸多名胜进行实地考察,撰成《胜迹志略》。一九五四年着手进行陵墓考察,拟编纂《陵墓志》。终因积劳过度,于是年三月三十一日与世长辞。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及文艺界对先生公祭并出版《范紫东戏曲选集》行世。程安东、韩望愈、袁藕霞撰文,何文治书,乾县人民政府立于一九九二年元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