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共发现碑碣101通,其中金代泰和四年(1204)碑碣3通,为本县现存最早的碑碣。会峰寨明代碑,青石质,通高1.8米,宽0.8米,厚0.12米。原埋于土中,出土后碑体完整,大部分字迹清楚,碑文除建庙一应事例外,另有《会峰寨口号三首》,文日: 创立祖师新庙堂,四平巧作成模样。背山高耸腾霄汉,面水横流入海江。西观绿崖千尺远,东望黄河万丈宽。景致古今仍就在,人生百岁尽皆亡。 会峰高悬云空中,亘古以来到如今。三山节连周围耸,二水交斗旋绕流。光阴似箭从西转,日月如梭自东生。乾坤世界依然在,眼前不见旧时人。 石顶洁静,从新改修玄帝庙。南山秀丽朝北倾,西水澄清向东流。前后小路险比錾,左右大岳高入云。道人施,千年万载留名榜。碑文未见撰写人,只记“嘉靖贰拾伍年(1546)拾月壹日建。”太相寺庙遗存清代碑头2块,碣1块。碑头题写“皇清重建,碑阴分流”、“缁素流芳,大像重辉”。碑文日: 盖闻耕者让畔,行者让路,上古之治化邳然盛矣。大像寺有施舍地,固已历年,所迄于今,而疆界不正,地亩不足即非敦庞之美俗,亦失乐施者之雅意矣。会首张鹏程、张瓒、张岳、张佐、张钧、张俊英、贺有银等倡率僧人戒克经之营之,度量地亩,夫而后地之界线、垧数永无兼并侵越之患矣。勒诸琐珢以重不朽也。是为记。 场儿峁地一块,共壹百柒拾垧有余,北至天河,西至窑窑沟天河,南至风水梁,东至柳树沟高樊二姓地为界。高姓宅舍兑与寺内厚子山地一垧。阳山墓林嘴至墙家山上下前后,共五十垧有余;寺门上下山,后圪台山地共一十六垧。嘉庆十八年守规。大清咸丰五年岁次己卯正月立。石沟湾石碣,清嘉庆七年(1802),七里湾玄帝庙建成,邑令张炽与本县举人曹玉树、李步瀛谒庙及小瞿塘时,即兴作诗,刻石以记。有碣两块,碣为青石质,大小一致,长80厘米、宽54厘米、厚7厘米。张炽作诗三首,曹玉树二首,李步瀛三首。 清代重修文庙碑记、重修登峰书院碑记、重修延川城垣记,见本书第二十五卷附录第二章碑记墓志录。上述三通碑碣早毁失存。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