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寺观 弥陀寺 始建于唐贞元三年(787),在韩城金城北边的寺庄村东端,坐北向南,有房屋16间,占地1914.67平方米。宋、元、明、清各代曾11次进行重修。1981年2月,被公布为韩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寺庄村学校保护使用。 寺的主体建筑有山门、献殿和正殿三座。山门为单檐悬山顶,灰陶板瓦,抬梁式梁架,四椽袱,用二柱,斗拱外檐为六铺作,双下昂,重拱,计心造,有蚕头,高台垂带踏道。 献殿单檐,歇山顶,琉璃筒瓦,梁架抬梁式,四椽袱,用二柱,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有蚕头,高台。殿的梁上墨书有“弥陀寺创建于贞元三年自大观至雍正重修九次矣同治三年”等字。 正殿单檐,悬山顶,灰陶板瓦,梁架亦抬梁式,四椽袱,用二柱,斗拱为四铺作,单下昂,有蚕头。 普照寺 在韩城金城北12公里处的昝村乡吴村寨南角,坐北向南,占地382.18平方米。始建于元代,清代和建国后曾经3次重修。1957年5月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专人管理。 现存大殿一座,面阔5间,单檐,歇山顶,琉璃筒瓦,有脊,吻兽。梁架前后檐柱间施通檐,六椽袱,上置层叠的木架。全部檐柱均暗藏在墙身之中,仅柱头露出稍许。斗拱结构为柱上施五铺作,双昂,重拱计心造。内转五铺作出双抄,单拱计心造。有生起,墙身向上收分。 殿里西角四檐袱下有墨笔题字一行:“维大元国奉元路韩城……”(删节处系字迹不清)。 普照寺存碑四通,殿前、殿后各二通,即“装塑神像观音洞碑记”、“重修普照寺大佛殿碑记”,系清道光三年(1823)勒石。其它二通为布施碑。 紫云观 俗称薛曲庵。位于韩城金城西北的象山脚下,距县城2.5公里,在今象山中学内,坐北向南。有大殿四座和平房9间,占地1767.84平方米。经鉴定,其中的三清殿为元代建筑。1957年8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清殿建于高台上,梁架抬梁式,四椽袱,用二柱,斗拱外挑四铺作,出单抄,重拱,计心造,内转为四铺作,出单抄。其特点是外跳无昂,转角铺作无角神,灰布筒瓦,琉璃脊,兽吻。正脊为琉璃筒瓦,九脊六兽礓踏道。此外,还有三圣殿、四圣殿、犹龙殿各一座。 观内现存石碑两通,一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立,一为民国14年(1925)立。 第四节 牌楼 陵园内迁建的牌楼有3座,皆木质。大门牌楼较有价值,高约5米,如意斗拱,系明代建筑。1958年从北街九郎庙巷口迁移至此。 陈家崖牌楼,原位于林源乡陈家崖村西北山上,石质,仿木建筑,高约5米。前额书“生成永极”,后额书“佑我后人”,前后两旁有对联,又有石狮一对。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 郭庄寨牌楼,原位于西庄镇郭庄寨村正巷北,石质,仿木结构,雕刻精细,有贯线浮雕,下梁有虎头,结构特殊。牌楼南额书“赫声濯灵”,北额书“三圣同德”。两边石柱皆有对联,又有石狮两对,系清代建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