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遍布全市。现存的有唐2、宋1、金1、元17、明24、清107,共152处。其中元代建筑,从数量和保护完整程度上,均为全省之冠。古建筑中,法王庙、文庙、弥陀寺、普照寺、紫云观、九郎庙、关帝庙、北营庙和玉皇后土庙等,分别为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中有12处古塔,其中金1、元1、清10处。金代赳赳寨古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节 古塔 赳赳寨塔,位于韩城金城北面烈士陵园的北端。原名潭法塔,距赳赳寨村约100米。建于金大定十三年(1173),后因地震崩塌,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县令康行僴捐俸并募化重建。 塔为八角形砖砌空心塔,共6层,钻尖顶,通高约23.36米,底部为正方形。门面南,东、西两侧有踏道。东、西、北3面均有望窗,2、3、4、5层各4个,第6层5个,南有3个。塔的外部,层与层之间有叠涩砖牙。整个建筑完好。 在塔座东墙上,有石碑2通。一通系青石碑,碑文为“悟空子法浩上者履不依损自福金大定十三年癸已记之”。另一通为沙石碑,碑文为:“大金大定十三年岁次□□□□修建宝塔都□□□□”。(文中“□”示字迹无法辨认)。 1957年5月列为陕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烈士陵园负责保护。 第二节 祠庙 法王庙 位于韩城金城北10公里处的西庄镇西南角。坐北向南,有3座大殿和12间侧房,占地约1000平方米。始建于宋,元代重建,清代曾加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5年又重修。经鉴定为元代建筑,195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王宫,即寝殿,建于高台上,单檐歇山顶,灰布板瓦,抬梁式梁架,斗拱外簷为五铺作,出双昂,计心造,有蚕头,转内为五铺作,出单抄。琉璃方补心,琉璃脊吻兽,仙人走兽。墙有明显收分。 殿正中嵌“法王宫”木匾一方,楷书贴金;东、西两门分别嵌“昭宋代”、“护韩原”木匾一方,楷书,涂蓝色。系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时置。 此外,又有献殿、过殿各一座。 大禹庙 位于韩城金城东5公里处的苏东乡北周原村东。主要建筑有大殿两座和厢房、偏房12间。占地424.81平方米。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明代曾加重修。1985年5月列为韩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殿有泥塑彩绘坐式禹王像和郭子仪像,两旁有泥塑彩绘小像。 献殿前有两根白沙石柱,上刻“旹大元国大德五年岁次辛丑孟夏制”。又有明万历七年(1579)“重修禹王庙记”石碑一通。 文庙 位于韩城金城学巷东端,坐北向南。庙前有通衢。东西有两座木牌坊,东牌坊书“德配天地”四字,西牌坊书“道冠古今”四字。庙正面有五龙琉璃照壁。东、西两侧开门,门额书“贤关”、“圣域”。两侧门前各立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石碑一通。 文庙建筑群由4个院落组成。共有建筑物14座,合计78间,占地9100平方米。1957年5月31日,被韩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建筑有櫺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 櫺星门为单檐,悬山顶,琉璃筒瓦,高台垂带踏道,梁架用通天柱,斗拱为九铺作,五下昂,重拱有蚕头。当心间的北面悬“文庙”匾额。 戟门单檐,悬山顶,琉璃筒瓦,有脊吻,梁架为分心柱,四檐袱。斗拱外檐为四铺作、单下昂,重拱有蚕头。当心间悬“戟门”匾额。 大成殿单檐、歇山顶。琉璃筒瓦补心,有正脊鸱吻。用大通木架梁。斗拱结构,外檐为六铺作,双下昂,重拱,计心造,有蚕头。山墙收分很大。殿内中心间悬挂有“万世师表”横匾1幅,为康熙皇帝亲书。 明伦堂单檐,硬山顶,琉璃筒瓦,脊有鸱吻。抬梁式,六檐袱,用二柱。斗拱外檐为五铺作,重拱,计心造,有蚕头。堂内中心间悬“师道尊严”横匾1幅。 尊经阁建于高台上,重檐歇山顶,琉璃筒瓦,高台垂带踏道。梁架抬梁式,四檐袱。斗拱五铺作,双下昂,重拱。计心造。 文庙建筑年代不详。从明洪武四年(1371)重建开始,迄今先后经十多次维修,至今大成殿和戟门仍保留有元代建筑风格。 1984年韩城市博物馆设此,文庙开放为旅游点。 城隍庙 位于韩城金城隍庙巷东端。坐北向南,占地15499.32平方米。始建于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主要建筑分布在从大门向内的中轴线上。有扶化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和含光殿。 含光殿为寝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悬山顶,有脊鸱吻,琉璃筒瓦,高台,抬梁式,四檐袱。外檐为五铺作,双抄重拱,计心造。道光九年(1829)重修。灵佑殿为正殿,德馨殿为献殿,又有广荐殿在最前。东西两侧,原各有戏楼一座,现仅存西楼,系十字歇山顶,重檐两滴水,二层。四边角脊饰有刀、马、人象,台内正中悬挂有“歌舞台”木匾1方。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曾重修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再次进行修缮。 庙门外有九龙琉璃照墙,砖上刻“明万历四十四年南社创建”和“清道光元年八月北五社五常会重建”。 1957年被列为韩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韩城市城关中学所占用。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