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义墓 在韩城金城西南12公里处的嵬东乡堡安村东南古寨里,系春秋时期晋国赵武、程婴、公孙杵臼3人之墓。墓地四周筑有围墙,高1丈多,系夯筑,周长约300米,成正方形。西墙有1丈左右被破坏。3墓均为砖砌圆形墓,自西向东排列,西起为赵武墓,向东南约4米,为公孙杵臼墓,又向东约3米为程婴墓。墓前均有石碑,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加五级毕沅书”,“知韩城县事吕兆鬣立石”。 赵武墓,叠涩圆攒尖顶,高4.2米,周长11.75米。在离地面1.8米处,有砖刻草纶花纹一圈。墓前碑刻“晋卿赵文子墓”,字篆书,有碑楼。 公孙杵臼墓,六角尖顶,高3.24米,围长10.63米,墓身有砖刻花纹,墓前碑刻“晋公孙义士杵臼墓”,字隶书,有碑楼。 程婴墓,尖顶,高4.6米,周长10.73米。墓前碑刻“晋程婴义士墓”,字亦隶书,有碑楼。 董翳墓 位于韩城金城北20公里的盘龙乡上庄村东约1公里处。土塜圆形,封土高5.5米,墓顶有柏树一棵,树龄约千年以上。墓冢西坳有石碑一通,红沙石质,无立碑年代,风化严重,字迹不清。另有中华民国24年(1935)石碑一通。 董翳,原为秦都尉,后受楚封为翟王,再后归于汉。墓碑载:董翳降楚封吴王,后又归汉,佐高祖定天下。晚年,迁今韩城建吴王寨,死后葬伏蓬川(即今之龙湾川)。其地有吴王墓,惟碑文与史书有出入,待考。 司马祖茔 位于韩城金城西南10公里的嵬东乡高门村南200米处,现存碑楼2座,四周为耕地。1981年被宣布为韩城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进行了维修。 司马氏原为周官,后去周迁晋,司马氏族从此分散于卫国、赵国和秦国居住。入秦者为司马迁八世祖司马错,居少梁。从错至喜,皆葬于此。 司马祖茔有石碑两通,均有碑楼,俗称“双碑楼”。一通碑是清嘉庆十七年(1812)立。圆首,长方形座,碑首题“汉太史先茔”,正文为“汉太史司马公高门先茔”。另一通系清咸丰二年(1852)九月立。碑文为“汉太史司马公之墓”。 张昪墓 位于韩城芝川镇西、西韩公路西侧约20米处的瓦头村崖下,墓已不存。张昪(有的史书也有称张昇者),字杲卿,北宋韩城芝川人,举进士,历参知政事、枢密使,卒于熙宁十年(1077),享年86岁,赠谥康节。 法王墓 位于韩城西庄镇法王庙南,砖砌,六角攒顶塔式,正方嵌石,上刻“宋法王之墓”,刻石对面,有“槐柏古迹”题词,皆楷书。庙内存明崇祯五年(1632)石碑一通,碑文载:“……法王姓房,字百虎,唐末西庄附近人,相传为屈原后,寿一百一十岁。修道于灵观。因灵通帝梦,用针砭之法,使太子降生,朝廷有感而策封之。至仁宗听政,追封为法王,遂建庙祀之”。 雷令公墓 位于韩城金城南2公里处的夏阳乡北苏村北约200米处,有墓塚二,四周为耕地。考《宋史》:雷令公即雷太师(位为上公)德骧,字善行,广顺三年进士。又《韩城县志》载:宋时,有雷德骧者,合阳县人,其弟与子孙均为官宦。今渭南地区诸县雷姓多为其后。 张士佩墓 位于韩城金城南10公里的芝川镇向阳村南约500米处,已遭破坏。张士佩,字玫父,号澽滨老人,明代芝川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南京设宗人府尚书)。 赵廉坟 民间流传的所谓赵廉坟,实系赵廉祖坟,在韩城金城西24公里处的薛峰乡牛心村西北高水沟口。而赵廉坟却在金城西南4公里处的山底村,今已泯灭。赵廉,明代韩城牛心村人,万历举人,历惠州知府加衔参政。以《法门寺》一剧广为流传,在当地妇孺皆知。 刘荫枢墓 在韩城金城北6公里的潭马村西北约150米处。“文化大革命”中被掘,石刻全被砸坏。刘荫枢(1637~1723),字相斗,别字乔南,韩城潭马村人,清康熙进士,曾任贵州巡抚。享年87岁。 王杰墓 位于韩城金城东0.5公里处的安居寨东北约1公里处。韩城市博物馆存其墓碑一通,并墓志盖一块。王杰,字伟人,号惺园,别号畏堂,韩城庙后村人,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第一人及第,授修撰,累官东阁大学士,嘉庆十年(1805)卒,享年八十一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