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明弘治十一年杨泗庙水文题刻 弘治十一年杨泗庙水文题刻位于蜀河镇杨泗庙前石崖上,属蜀河与汉江汇合的倒漾水缓地带。题刻仅“弘治十一年”五字,单行竖书,字框高26厘米、宽6厘米。此题刻经过考证,可能是明万历年间补作的。由于没有留下直接的洪峰水位标志,姑依例以字框高度的中线为准。由此测知,弘治十一年(1498)此地汉江最高洪峰水位比1983年8月1日最高水位高48厘米。这一题刻为安康地区迄今所见最早的汉江洪峰水位记录。 二、明万历十一年杨泗庙水文题刻 万历十一年杨泗庙水文题刻位于蜀河镇杨泗庙前石崖上,属蜀河与汉江汇合的倒漾水缓地带,与弘治十一年水文题刻在同一崖面上,位置较弘治十一年题刻略高一些。万历十一年题刻文日:“万历十一年水至此高三尺四月二十三起”。共十七字,自右向左,三行竖书。前行五字,中间一行四字,第三行八字。字框高51厘米、宽22厘米。这一题刻虽无直接的水位标志,但据现场考察,当时实际水位显然比题刻处高。因题刻首字以上崖面不可再刻,故刻者用“高三尺”标明了实际水位。按明尺每尺合今31.1厘米,如依“万”字往上“高三尺”计算,则可知万历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1583年6月12日)此地汉江最高洪峰水位比弘治十一年最高水位高170.9厘米,比1983年8月1日最高水位高218.9厘米,为迄今所知的安康地区境内历史上汉江第一水位。 三、清道光二十二年泥沟街水文题刻 道光二十二年泥沟街水文题刻位于蒿塔乡泥沟街东边石崖上。此处原为江边古道,一直受江水直接冲刷。道光二十二年题刻文日:“道光廿贰年八月十五水到此”。自右向左,单行横书。字框长105厘米,高18厘米。这一题刻的字框下沿即石壁的边缘,依字框下沿为当年水位高程,测知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1842年9月19日)此地汉江最高洪峰水位比1983年8月1日最高水位低386厘米。 四、清咸丰二年泥沟街水文题刻 咸丰二年泥沟街水文题刻位于蒿塔乡泥沟街东边石崖上,与道光二十二年题刻相邻。咸丰二年题刻文日:“大清咸丰二年七月十四日水到此高三尺”。共十七字,自右向左,三行竖书。其首行八字,中间一行七字,第三行仅末尾二字。字框高61厘米、宽30厘米。这一题刻虽无直接的水位标志,但据实地考察,当时水位显然比题刻处高。因题刻以上崖面无法刻凿,故刻者沿用“高三尺”的传统标法表示了实际水位。依例以字框高度的中线为准,再按文字往上加三尺(按清量地尺每尺合今34厘米计),测得咸丰二年七月十四日(1825年8月23日)此地汉江最高洪峰水位比1983年8月1日最高洪峰水位低120厘米,而比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最高洪峰水位高266厘米。 五、中华民国十年谢家台水文题刻 民国十年谢家台水文题刻位于沙沟乡谢家台渡口附近江水直接冲刷的岩石上。其文日:“民国十年六月初八日江水至此”。共十三字,自右至左,三行竖书。除中间一行五字外,其余两行各为两字。字框高31厘米、宽21厘米。这一题刻无直接水位标志,依例以字框高度的中线为准,测知中华民国十年六月初八日(1921年7月21日)此地汉江最高洪峰水位比1983年8月1日最高洪峰水位低353.54厘米。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