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黄州馆 黄州馆位于蜀河镇后坡,为清代“黄帮”(即黄州籍客商)所建,原名黄州帝主宫,因其为黄州客商聚居的会馆,俗称黄州馆。据现存清光绪元年(1875)碑记云:黄州馆初为黄州“在蜀贸易之诸君倡举而成”。其始建不早于清代中期。 黄州馆坐西向东,背依山坡,南靠汉江,面对蜀河,全部殿宇均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自前到后,作台阶式上升。建筑虽系分期造作,但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层次分明。既与我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格局相符,又具有浓厚的南方建筑特色。整个建筑旖旎美观,而不失庄重大方。 正殿 面阔11.65米,进深7.96米,硬山式顶。 拜殿 在正殿之前,相距8.25米,面阔与正殿相同,进深8.2米。檐柱高6.2米,中柱高8.3米,亦为硬山式顶。 乐楼 与拜殿相对。乐楼为高台建筑。从形式上看,似重檐楼阁。楼顶为歇山式顶,正脊正中镶嵌瓷瓶,两端安有鸱吻,岔脊上用灰泥作汉文装饰,翘角有45度生起。乐楼前台不设山墙,观众可以从正面和两侧观看演出。楼上有金匾一幅,楷书“鸣凤楼”三字。书法严谨俊逸,字径约70厘米,相传为武昌某状元所书。乐楼门枋刻有浮雕,天花板作八卦装饰。整个乐楼上下错落,翼角重迭,制作精巧。 门楼 与乐楼相接,实际为乐楼后墙的随墙门。门面饰作三重檐牌楼。正楼高约10米,额枋为石雕,门前和台阶上有对称的石狮和抱鼓。中柱、边柱以及次楼均为砖砌,砖面模印有阴文楷书“黄州馆”三字。牌楼与乐楼巧妙相接,浑然一体,其设计之精心,构筑之巧妙,不可多得。 另外,乐楼前两侧,有对称的厢房数间,厢房现为两层,楼上有廓,可作看台。拜殿前还有石栏及石碑二通。石碑均为光绪元年(1875)所立。其中一通记录该馆创建历史、捐款者姓名及银钱数目;另一通为罗姓“黄帮”成员卖房给黄州馆以还旧帐的“卖房还帐”记事碑。 二、杨泗庙 杨泗庙位于蜀河镇后坡南端。座西向东,背依山坡,南临汉江,面对蜀河,为清代蜀河“船帮”会馆。据残碑推断,杨泗庙大约创建于清朝中期。 现存建筑主要有上殿、拜殿、乐楼和门楼。上殿面阔11.1米,进深7.45米,檐柱高4.6米,为硬山式顶。上殿前为拜殿,拜殿面阔11.1米,进深8.3米,檐柱高4.7米,亦为硬山式顶。拜殿对面为乐楼,乐楼为高台建筑,通面阔10.15米,进深4.79米,柱高7.86米,为歇山式顶。乐楼前面两侧有对称的厢房数间。厢房为二层,楼上有廊,似为看台。与乐楼相接的是门楼,门楼面阔与上殿、拜殿相同,进深4.5米,檐柱高6.5米。门面为牌楼装饰。门楼两侧封火墙作卧龙状,具有鲜明的南方特色。 大门左侧有石碑一通,字迹已漫漶殆尽,几不知所云。庙内所存同治六年(1867)和光绪八年(1882)的保护船户利益碑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门庭北端有二石窟,石窟外壁嵌有同治十一年(1872)所刻《重修朝阳古洞志碑》。古洞前石岩上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和万历十一年(1583)汉江洪水题刻二处,为重要水文资料。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