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延长县古建筑有寺院和石窟两类。寺院有皇庆寺、雷音寺、南禅寺、广严寺,石窟有西山洞石窟、七里村石窟、护寺湾石窟。 皇庆寺,又名玉皇庙。建于金太祖收国元年至天兴三年(1115~1234),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位于张家滩镇桥头村西,张雷公路北侧,距县城30公里。寺院坐北向南,有正殿3间,戏台1座。戏台与正殿相对。南北长50米,东西宽40米。正殿长10米、宽10米、高7.5米。殿前有穿廊、斗拱、雕梁画柱,殿内两侧山墙上有壁画。殿内现存玉皇石像,头已失落。其他神像荡然无存。正殿门口有石柱1根、寺院东侧有石碑1座,保存完好。 雷音寺,创建年代不详。位于罗子山乡石佛村西沟2.5公里的山坡处,距县城60公里。寺院坐北朝南,南边有大门,东西有角门。正殿3间,长10米,宽8米。今殿宇和壁画完整,神像无存。正殿后有石窑3孔,中为如来佛。寺内有1米长的滚龙柱,上雕二龙戏珠。寺东南侧,跨小溪对面山坡上,从北向南有龙王庙、关帝庙、马王庙、戏台。关帝庙和马王庙已拆除。 南禅寺,建于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至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之间。位于交口镇董家河村西北2.5公里的历明沟半山梁,距县城25公里。寺院南北长58.9米,东西宽30.4米,面积1790.56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前院为殿宇,后院为僧房。殿宇为瘠窑式(外形像房,里面是窑),砖石结构。正殿长10米,宽7米,高5米。前后房檐有穿廊。两侧有钟楼,自南向北,东侧有鬼王庙、十八罗汉庙、关公庙,西侧有马王庙、十帝阎君庙、土地庙。殿内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燃灯佛和数百尊小佛像全部损坏。 广严寺,又名三教堂。建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位于黑家堡瓦村对面平台上,西临延河,距县城20公里。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三月十五日所立石碑记载重修事宜。后殿15间、正殿24间、观音罗汉殿6间,五尊千手眼佛殿、佳盟殿2间,获法殿2间,地藏十五殿10间,文殊院殿6间,马神殿6间,祖师殿4间,僧房20间,寺院占地面积4440平方米,殿宇110间。寺内有石狮子2对,大的高1.5米,小的高0.7米。“文化大革命”中,除正殿、诵经室和门蹲外,其余全毁。 西山洞石窟,西山洞又名华洞西崖,位于县城西1.5公里,凿在9米高的悬崖上,高出延河水面25米。石窟坐北向南,大小各一,东西并立。东边大,西边小。西边石窟顶部,刻有“西山洞”三个大字,窟高3米,宽2.6米,深6米。窟壁平整,无浮雕。东边石窟内有六棱石柱2根,石柱正面各雕龙1条。窟高4米,宽6米,深6米,呈正方形。窟顶有八卦图和牡丹浮雕。窟外石壁上有建造寺房、桥梁、亭子时安装椽棒的痕迹。据窟内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所立石碑判断:建窟时间,东大洞约在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前后,西小洞约在金太宗天会四年(1126)之前。清康熙二卞七年(1688)广西全州举人梁敦峻任延长县令,主持重修石窟。清乾隆《延长县志》记有:“凿悬崖为洞,中塑千佛,外增寺房,沿腰开径,架桥通之。”今除石窟外,其余已毁。 七里村石窟,建于宋末元初,位于县城西3.5公里,延河南岸半山腰峭壁上,距地面30多米,离山顶20多米。石窟坐东向西,口宽2.7米,高2.45米,顶深4.12米,底深4.2米。后壁宽3米,高1.68米,后台宽0.35米,台高0.68米。后台上有9尊浮雕像,中间3尊较大,盘腿坐在莲花盆内,为道教元始天尊(天宝君)、灵宝天尊(太上道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左右6个道姑、道童。后台下6尊浮雕像,并列而坐。石窟右侧壁上有19尊浮雕像,洞口武士持大刀;石窟左侧壁上,也有19尊浮雕像,洞口武士持长矛。今保存尚好。 护寺湾石窟,建于唐末,位于安沟乡护寺湾村北500米处峭壁上,距地面5.5米。石窟坐东向西,宽5.87米,高2.46米,深4米。窟内2.46米处有一个长2.87米、高2.46米、厚0.54米的塔形支堤。支堤正面为天龙八部佛,即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伽楼罗、紫那罗、摩后罗伽。两边各有一飞天女神。向外,两边各有5尊小佛像。支堤下部有5行小佛像,计213尊。支堤后有18行小佛,计924尊。两壁共有小佛2078尊。北壁大部分尚存,南壁全部风化,但形状依稀可见。全窟共有大小佛像3238尊。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