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劳山战役纪念碑 该碑立于劳山烈士陵园前,其碑文如下: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五日,原在鄂豫陕根据地活动的红二十五军突围后到达陕北永坪镇,与陕北红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并于十八日成立了红十五军团,由徐海东任团长,刘志丹任副团长兼参谋长,程子华任政委。为了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围剿”,红十五军团决定发动劳山战役。佯攻甘泉,诱延安守敌增援,然后集中兵力歼灭之。 十月一日晨,敌一一○师从延安出发,增援甘泉。下午二时许,当敌前卫到达白土坡、师部进入劳山村时,埋伏在两面山坡上的我军突然发起攻击,师长何立中身受重伤,逃回甘泉城后于十月七日毙命。 劳山战役是红十五军团成立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首战告捷,鼓舞了士气,坚定了军民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信心,巩固和扩大了陕北根据地。 甘泉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五年六月 立 二、周恩来同志湫沿山遇险纪念碑 该碑立于九沿山当年周恩来遇险处,其碑文如下: 一九三七年四月的一天,周恩来同志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前往南京等地与国民党谈判。当他和张云逸、孔石泉等乘坐一辆卡车翻越湫沿山隘口处时,埋伏在东侧山坡一带被国民党收买的匪徒百余人,突然以密集的火力发起攻击。周恩来和随行人员立即奋起还击。战斗中参谋陈有财、警卫班长陈国桥和警卫员、驾驶员等先后壮烈牺牲。 住在三十里铺的红军指战员听到枪声后,一面迅速出兵增援,一面电告延安总部,总部立即派出骑兵飞驰湫沿山。经红军指战员共同奋战,这伙匪徒狼狈逃窜,周恩来等同志安全脱险。 不久,周恩来同志不顾个人安危,肩负党的重托和国家民族的大任,毅然前往南京等地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气魄。 湫沿山事件发生以后,我保安机关迅速侦破,于当年和次年春,先后捕获了这伙匪徒予以处决。 甘泉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五年六月 立 三、教一旅大礼堂碑 教一旅大礼堂,9椽4檩12间,70年代被长庆油田农场拆除。1982年碑石运回县文管所收藏。 教一旅大礼堂原在甘泉县道镇乡清泉村,距县城27.5公里。该村四周环山,林木茂密,土地肥沃,水草丰盛,是八路军教一旅1942年整训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基地。他们生产之余,自力更生修建大礼堂一座。旧建筑大部分已毁,部分土窑洞、旅部小楼尚存,另有“教一旅大礼堂”六个石刻大字。每字石高75cm、宽65cm、厚15cm,六个字中部是石刻党旗图案,直径70cm,呈圆形。石碑一幢,高155cm、宽65cm、厚15cm。碑文如下: 教一旅大礼堂落成记 教一旅是在中国人民神圣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在敌后冀鲁豫边平原地上生长起来的。数年来,曾与敌伪血战一千二百余次,杀伤敌伪二万三千余人,俘虏敌伪二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枝,拔除敌伪据点五百余处。为当地人民所爱护,亦为当地敌伪所畏恨。今春奉命开回陕甘宁边区整训部队,准备反攻。为了减轻人民负担,自己动手,建设家园。于甘泉县清泉镇开荒地三万七千余亩,挖窑洞五百四十二孔,建筑平房六百零二间,又建设大礼堂一座,以为全旅指战员聚会之所。赖全体指战员努力,今已全部完成,敢将血汗成绩勒名,以志我军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在朱德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及贺司令、徐肖副司令、高政委、谭副政委指挥之下为人民服务,不但善于杀敌爱民,而且善于生产建设。今于建设之后更当努力教练,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准备反攻。与我整个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民兵和全国人民一起誓必最后战胜日寇,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愿我全体同志共勉之。 教一旅旅长 杨得志 政委 张仲良 副政委 赵承绶 政治部 邱先通 参谋长 李万武 主 任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月 全体指战员十日 立 四、革命烈士纪念塔 甘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始建于1953年,座落于县城北关。“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属原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马明芳题写,塔座四周是碑文和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英名录。因年久风化,对碑文和英名录1988年进行了更新,同时将1987年中越边界老山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刘江烈士载刻入录。共载入名录革命烈士83位(见人物志)。碑文如下: 甘泉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甘泉县为革命死难的烈士们,曾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周围,站在革命的最前列,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和残酷屠杀,英勇不屈,前仆后继,和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走狗、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成为人民敬仰的英雄。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四年,人民民主制度已经巩固,国家大规模建设已经开始。全国人民团结在毛泽东旗帜下,满怀信心地胜利前进。甘泉县各界人民为纪念革命先烈的功绩,并学习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特兴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示崇敬而慰英灵。 死难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甘泉县人民政府 一九五三年四月五日立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