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聚落遗址 仰韶文化 刘家川遗址 位于师家园则乡上刘家川村北,东至西80米,南至北30米。具白灰面居址(俗称米面场)。标本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沙黑陶,纹饰有圆点勾叶、素面纹。为庙底沟型。 寺峁山遗址 在李家塔中学上方寺峁山,东西、南北各100米。文化层长约4米,厚20厘米,距地表40厘米;其暴露灰坑1处,坑长宽各40厘米,距地表80厘米。遗址内出土网纹夹沙灰陶鬲残片、泥质彩陶盆口沿、黑陶盆残片、红陶口沿、内彩钵、灰陶彩绘罐残片,篮纹泥质红陶,彩绘泥质灰陶,素面夹沙灰陶刻画纹及粗细绳纹残片等。 惠家圪遗址 位于东拉河乡惠家圪村西北一瓦形山峁,四周水土被冲刷,地势高峻,山顶为平缓土台。遗址中部耕土层下即为文化层,厚约60厘米,再下层有红烧土、白灰面,出土泥质红陶环底钵口沿,夹沙灰陶绳纹残片,夹沙红陶绳纹残片,泥质红陶、素面钵残片等。 龙山文化 老庄里遗址 在郝家墕乡老庄里村北,东西宽200米,南北长100米。白灰面居址暴露,夹沙灰陶、夹沙褐陶、泥质褐陶、泥质灰陶均有,饰篮纹、绳纹、堆纹、素面纹。 大碾河遗址 位于郝家墕乡大碾河村北,东西300米,南北120米。文化层堆积40厘米,白灰面居址暴露。标本有夹沙灰陶、泥质灰陶,纹饰为粗细绳纹、篮纹。 寨山圪遗址 在石嘴驿村西寨山圪,东西200米,南北250米。暴露白灰面居址。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陶较少,为篮纹、绳纹、素面纹等。 师家川遗址 位于石嘴驿镇师家川村西侧石峁山,总面积2500平方米。曾在农田基建中发现大面积居住面,长约4~5米。有夹沙陶片及泥质灰陶若干,粗绳纹、弦纹。 周家圪遗址 在乐堂堡乡周家圪村西,东西80米,南北100米。遗址有灰坑,白灰面暴露。标本有加沙灰陶、泥质灰陶等,篮纹、粗绳纹。 贺老沟遗址 位于折家坪镇贺老沟村南山峁。东西200米,南北300米。文化层厚50厘米左右,距地表约0.2~1米;白灰居住面1处,厚2毫米。出土物有夹沙灰陶罐,鬲足及口沿,深腹盆口沿,泥质灰陶、杂沙红陶残片,以夹沙灰陶为主,夹沙红陶次之,饰篮纹、素面纹和粗绳纹。 寨山遗址 在李家塔乡西惠家园则寨山南,东西250米,南北150米。有白灰面居址。标本为夹沙红陶、夹沙灰陶、泥质灰陶,均为绳纹。 榆树一号遗址 位于东拉河乡榆树村东南1公里山坡断层上,长宽各2米。遗址内裸露白灰面,居址1平方米,灰土厚90厘米,其中可见夹沙黑陶袋足鬲及红烧土。居址中有大量破碎陶片,以夹沙黑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红陶极少。纹饰以篮纹、绳纹为主,素面纹、堆纹居次。 沙家河遗址 在东拉河乡沙家河村东北,东西500米,南北300米。具白灰面居址,暴露文化层较厚。以夹沙灰陶为主,泥质灰陶较少。纹饰有粗细篮纹和云雷纹等。器物有鬲、罐、石镰。 峪口遗址 位于店则沟乡峪口村西北,东西100米,南北50米。有白灰面居址多处。器物有鬲、罐;标本以夹沙红陶、泥质红陶为主,夹沙灰陶较少。纹饰有绳纹、篮纹、素面纹。 崔家岔遗址 在店则沟乡崔家岔村西南寨山,东西600米,南北300米。暴露白灰面居址。标本有夹沙红陶、泥质红陶、夹沙灰陶残片,纹饰有粗细绳纹、蓝纹、素面纹、堆纹。 刘家渠遗址 位于玉家河乡野桥畔村北刘家渠北边小山峁上,东西11米,南北100米。崖上有3个窑洞式遗址,相距3米。文化层厚3~6厘米。可分1°余层,附近残留动物化石。出土夹沙黑陶和夹沙灰陶残片,以后者为主;可辨器物有陶罐等,饰粗细绳纹、素面纹。 呼家塬遗址 在解家沟镇渠则圪台村东南山坡上,前临无定河,东西300米,南北100米。遗存有石皿、石棒;泥质黑陶、夹沙陶、泥质灰陶残片遍地皆是,饰以弦纹、细绳纹、方格纹、篮纹。 寺墕里遗址 位于解家沟镇寺墕里村后湾则平台,东西30米,南北70米。地势东高西缓,四周为耕地。遗址数次出现白灰面,厚1厘米。屡有完好陶罐出土,泥质绳纹灰陶残片、夹沙灰陶绳纹残片多见。1982年,出土商周青铜器和金器17件。 白草寺遗址 在解家沟镇白草寺公路西边半坡上。东西300米,南北100米。见夹沙灰陶、泥质红陶,饰篮纹、弦纹、绳纹,鬲足、鬲沿及石斧可辨。 玉家山遗址 位于高杰村乡玉家山村城墙坝处。东南靠黄河,西连寺沟,北名龙沟,东西130米,南北100米。有白灰面居址。夯土层约6~14厘米,有泥质篮纹灰陶器、泥质灰陶残片。曾出土铁镞。 古城遗址 李家崖鬼方都城遗址 位于高杰村乡李家崖村西,无定河东岸,被河水切割成葫芦状的Ⅰ、Ⅱ、Ⅲ级台地上,南距黄河4.5公里。地势起伏不定,南、西、北3面环水,东西筑有城墙,南北深至百米的无定河河道悬崖峭壁,为天然屏障。古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122~213米,东西495米,总面积6.7万平方米;最高海拔675米。地层可分4层:1层为城墙倒塌后的乱石堆积层。土呈浅褐色,内含石块,厚4~42厘米。2层为城墙倒塌堆积层。土质松软,呈浅黄色。内含石块等,厚7~55厘米。3层系文化层。该层又分为两层:首层是外侧加固城墙修起后的堆积层,土呈红褐色,内含极少陶片、骨块、灰渣;另层划分为踩踏土、外侧加固城墙、早期城墙外层堆积土数层。4层为早期城墙。含外层城墙、内层城墙、护城坡和早期城墙底垫土。古城遗迹状况如下: 城墙 东城墙筑在土丘上,残长127.9米,复原长160米,方向240°。西城墙位于葫芦状台地上端台地下部,残长34.5米,复原长151米,方向285°。下道城墙南北走向,残长25.7米,复原长126米,方向203°。东西城墙为土石结构,用大小基本相同的小石块和土筑成,一层石块上敷一层土。其结构紧密,外壁平整、坚固。 房址 城址中部偏西,在残存夯土围墙第三层(文化层)叠压下,发现房址6处,距地表0.6~1.15米。房座向东南,方向227°。前宽3.07、右宽2.75、进深2.95米,填土灰褐色,内含鬲、罐、甗等残陶片及残骨。围墙为红褐色五花土,夯质坚硬。房内壁有火烧残迹,居住面经夯打火烤,后用豆绿色石粉敷抹。内似有取暖处或灶址。门道内具防雨水设施,门道、门外有踩踏面。 遗物 城址出土物有商至汉代的石器、陶器、骨器和铜器等。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沙灰陶次之,泥质红褐陶极少,主要器物为簋、鬲、豆、甗、三足瓮、罐、盆、碗等,饰素面纹、绳纹、云雷纹、回弦纹、棱形纹、带状锯齿纹等,以绳纹为主。石器有凿、斧、刀、棒、盆等,骨器有锥、铲、环、卜骨、骨笄、石圭、料珠等,还有马、牛、羊、猪、狗、鹿等骨骼;铜器有剑、戈、矛、弩机、镞、环、管、带钩、扣子,还有印章和钱币半两等。 该遗址1983年由陕西省考古工作队发掘,经初步认定:上限相当于殷墟商文化分期第二期,下限不晚于西周中期,古城为商代鬼方都城遗址。李家崖古城址文化遗存暂被考古界命名为李家崖文化。 县城遗址 唐贞观年间,在今后寨山筑宽州城堡,尚留土墙等遗迹。宋康定元年(1040),种世衡分宽州之半,督筑青涧土城,规模大体如今城。出土文物有夹沙灰陶罐,泥质灰陶豆、罐、杯、盆,夹沙灰陶片,纹饰为绳纹、篮纹、方格纹等;唐币开元通宝;宋豆绿盆残片、金碗残片;元粗瓷残片,明清盆、碗、碟等残片。 拦青古城遗址 位于石盘乡窑则山村东南2公里,面向村庄的黄土坡上,东临黄河。占地范围:东西300米,南北300米。初建年代不详。留有残迹3道,间距30米;城墙为土石结构,每层厚20厘米。地表断层处可见1毫米厚的白灰面,文化层厚约50厘米。由于耕种施肥,破坏严重。遗址内发现石斧1件,夹沙灰陶罐、鬲及泥质灰陶杯、罐若干,纹饰以粗细绳纹为主,素面纹极少。 古寨遗址 拓拔氏寨 又称石蛤蟆寨。位于乐堂堡乡寨则湾村前,北魏时首筑。明蒲州太守白宗舜归田后,曾置别墅于其上。今土墙残存。 招安寨 在双庙河乡郭家河,宋宝元年间狄青所筑。 营田寨 位于今营田村。建于宋康定、庆历年间,种世衡部曾在此屯垦。今废。 清涧寨 在二郎山乡薛家渠,庆历年间所筑。左右石壁数百仞,后以石山为塞。已废。 顺安寨 位于县北25公里处,详地未考。宋初建南安寨,康定元年(1040)弃之,庆历年间重修易名。亦废。 黑水寨 位于县西北50公里处,详址待考。李永奇世袭都巡检驻兵处。今废。 观音寨 在无定河西岸高杰村段石崖上,筑于宋。下有漩涡,深不可测。石岩原深10多米,高20余米,长数百米,曾构屋百十间。已废。 白草寨 在今解家沟镇白草寺。东区军事要地,宋金时于此屯军。已废。 高柳树寨 位于李家塔乡高柳树村。古垒石为城,周长约2.5公里。相传为金辽时驻兵之地,清同治年间乡民曾复修过。今废。 新关寨 旧名永宁关。位于高杰村乡辛关村东,下临黄河。明末农民军首领钻天哨、开山斧曾驻于此。亦废。 樊家岔寨 在李家塔乡樊家岔村西。明崇祯十六年(1643)居民所筑,用于避乱。“峻垒据崖,三面复绝”。今废。 其他遗址 霍家沟陶窑遗址 位于东拉河乡霍家沟村西南石梁山腰。相传为霍家专烧陶器而建,时代不详。底宽38米,周围有红烧土层,遗址大部被毁坏。遗物为布纹板瓦、罐、盆、坛,纹饰以细绳纹为主,素面纹极少。为本县出土的首例古窑址。 细腰关窑穴遗址 住于李家崖村细腰关古城遗址东南部,东西南3面无定河环流,北依山峦。窑有两处,穴均呈圆形袋状。一穴口小底大,内填五花土,质松软,且有少量陶片和骨渣;周壁规整,底面平整;口径1.6、底19.6、深1.6米。另穴口呈长方形,有方领、方圆形鼓腹,方底;内填五花土,质松软,含有红烧土块、烧过的骨块及少量碎陶片;周壁规整,底面平整;口长1.04、宽0.7~0.84米;最大腹径1.38、底长0.9、宽0.66、深1.7米。 巡官府遗址 位于县城西老坟湾。1985年10月榆林地区微波站修建时发现。遗址为长方形,暴露面积240平方米。有夯土墙2道,高2、上宽0.667、下宽1米。出土物有陶片、镞(铜头铁柄)、铁戈、瓷碗、瓷瓶、五株钱和汉代龟纽铜印(初步认定为汉代巡官之印)。 黄河浮桥遗址 古将台遗址 位于折家坪村东将台山。相传为李世辅将军阵地教场。台呈长方形,143×71米;南面最高,为5米余。四壁均为夯土,质地坚硬,层次分明,层厚8.4~13.2厘米。东壁有门。北1公里处有马号,面积约875平方米,北围墙宽2米,外高4米,亦为夯筑。 种公井遗址 宋康定元年(1040)种世衡筑青涧城时所掘,废址在大十字(今城关税务所院内)(参27编种世衡传)。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