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本县文物管理无详资可考。清乾隆十一年(1746),奉文防护过韩世忠母、任泰亨、白行顺、郝志义、郝名宦和白慧元等6处墓葬。建国后,虽“文革”中文物破坏严重,但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文物调查 除日常性工作外,建国后县内开展文物普查4次。1958年初,陕西省文物调查队和县文化馆在县首次进行文物普查,考察古遗址10多处,征集文物百余件。1981年9月,地、县文化部门,在清涧重点普查244个村队,调查、登记古遗址51处,古墓葬、古建筑各12处,征集文物300多件。1985年夏,根据省文物管理局的要求,由主管县长挂帅,组织力量,历时两月,在全县开展文物复查,考察和发现古遗址23处、古墓葬46处、石窟3处、革命遗址14处,征集文物100余件。1987年,省、地、县文管人员用20天时间,对县内古遗址、古墓葬和古建筑等进行了全面考察。到1990年底,全县共有古遗址150处、古墓葬50处、古建筑27处、石刻59处,其他古代文物42处。 文物征集 1964~1990年,全县共征集文物27295件,其中古生物化石6件,石器23件,陶器243件,骨器6件,铜器225件,铁器18件,金器4件,银器11件,玉器14件,瓷器175件,木器4件,锡器28件,货币26480件,古籍、文献8件,服饰50件。1977年10月解家沟村出土的12件商代青铜器,次年3月由绥德县博物馆收藏。近年因经费等原因,不少出土文物,如汉画像石,应征而未征。 研究宣传 清涧的文物、特别是商代青铜器曾在《考古》、《考古集刊》、《考古与文物》、《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及《当代中国的陕西》等书刊作过多次介绍。1983~1990年,本县文管人员和文物爱好者在国家和省、地、县出版的报刊、书籍上发表报导和研究性文章22篇。 文物保护 1982年12月,本县文物始行专人管理、专库存放、专账记载;次年制定并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1983~1985年,文化馆逐年加固门窗,购置箱柜,并同公安部门签订文物安全合同。1984年2月26日,清涧县政府以布告形式,公布袁家沟毛泽东旧居、枣林则沟毛泽东旧居、革命烈士纪念碑、储汉元墓、白雪山墓、白乃贞墓、县城文庙、石台寺魁星楼、折家坪古将台、盘石岔万佛洞为本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成立县文物保护单位四有①工作领导小组。同年8月,全县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时两月,发放宣传品2000份。1991年上级拨款3万元,对古建魁星楼进行了修复。8处重点保护单位立了标志碑。近年,发生盗墓事件10余起(名人墓2起),文物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①四有,即划定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