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高家集遗址 位于县城北20公里黄河岸边的台地上,依山傍水,避风向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土有大量的石刀、石斧、石钵等磨制石器和陶器。陶器外壁纹饰有绳纹、篮纹、条纹等,质地包括泥质红陶、夹砂灰白陶、泥质灰陶、黑陶等。属仰韶文化遗址。 曹家崖窑遗址 位于朱官寨乡曹家崖窑村。1987年文物普查中发现有完整的陶斝(3耳,平档,通高7.5厘米,口径10.5厘米),还有陶豆、双耳陶等。为新石器朝代遗址。 李家山遗址 位于官庄乡李家元村东南。东依李家山主峰,西临东风墕,南连马黄梁,北接简易公路通往金明寺,面积达100万平方米。遗址内涵较丰富。陶片皆为灰陶,纹饰有篮纹、条纹、附加堆纹、压抑方格纹及素面,另有箭头及残玉璧等。有白灰居住面四处,长3.1~5.2米,下为草拌泥,厚1~12厘米,再下为红烧土。有的居住面上有灶炕、墙壁,残高50厘米,属龙山文化遗址,破坏严重。 杜犁山遗址 位于方塌镇政府东1000米处,南距佳(县)榆(林)公路1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文物丰富,主要有彩陶、夹砂红陶、灰陶,纹饰为绳纹、附加堆纹、网纹等,可辨器形为彩陶钵、尖底瓶、罐等,另发现有汉代瓦片。主要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7年4月21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高艾家沟遗址 位于木头峪乡高艾家沟村南,东距黄河5000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出土有石刀、石斧,伴有大量白灰居址面碎片、灰土层及烧土块。陶器主要有泥质灰陶,可辨器形有罐等。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7年4月29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庙畔遗址 位于木头峪乡木头峪村北1000米处,北依大山,东濒黄河,西南临河谷,面积约3200平方米。遗址内陶片散落较多,主要为泥质灰红陶,饰绳纹。为新石器时代遗址,破坏严重。1987年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石垛垛山遗址 位于兴隆寺乡政府正南2500米的山峁上,正北为五女川,周围是沟壑和农田,面积约1500平方米。陶片比较丰富,主要有泥质和夹砂灰陶,红陶较少。饰粗细绳纹、锥刺纹、方格纹、弦纹等,可辨器形有罐、鬲、豆等。还发现有白灰居住面、人头盖骨、石镰等。属龙山文化遗址,破坏严重。1987年4月6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四界梁遗址 位于兴隆寺五女河北岸的四界梁山腰,西侧为兴隆寺至王家砭公路,面积21万平方米。陶片较多,陶质为灰陶、黑陶、彩陶等,饰粗细绳纹、附加堆纹、圆点勾叶纹、素面等,可辨器形有彩陶钵、尖底瓶、罐等,另有石斧。为仰韶至龙山文化遗址,破坏严重。1987年4月20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石摞摞山遗址 位于朱官寨乡五女河南岸石摞摞山上,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面积3万平方米。遗址因西南分布着9处人工垒起的石头墩而得名。文物较丰富,主要为灰陶,亦有红陶,饰粗细绳纹、篮纹、方格印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有罐、鬲、三足器及磨光黑陶等。另有石斧(残)。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保存较好。1987年4月13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1992年4月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经省考古研究所人员75天的重新勘探、发掘,城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在已发掘的800平方米范围内,有房址20座、灰坑80多个、陶窑数座,出土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骨器200多件。 狮子崖遗址 位于佳芦镇狮子崖村东北约100米处,东距黄河3000米,面积4500平方米。大量石块石片散存地面,留有残墙120余米,陶片较多。陶质为灰陶、红陶,饰纹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戳刺纹、素面等。可辨器形有鬲、罐、豆等。另有石斧、石凿、石臼若干。发现骨锥一枚。为龙山文化遗址,保存较好。1987年4月25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高家沟遗址 位于佳芦镇高家沟村南坡上,面积3.75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面积较大的灰土层,厚20~50厘米。文物丰富,出土有大量灰红陶片,饰粗细绳纹、弦纹、刻划纹、篮纹、附加堆纹、方格印纹。可辨器形为罐、盆、鬲,穿孔石刀1件。另发现半地穴居址1处,白灰居住面长约4米。居址中央有圆形火塘,内存大量木灰,为龙山文化遗址。1987年4月23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关口遗址 位于坑镇关口村东南2500米的山坡上,东临黄河,面积16万平方米。地面有大量陶片,陶质为夹砂黑陶、灰陶、泥质红陶,饰绳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有盆、罐、鬲、纺轮等。另发现有石凿。遗址断层可见文化层厚达70厘米,内有白灰居址面。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村落遗址。1987年4月16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潘圪垯遗址 位于方塌镇潘圪垯达村北300米处的山峁上,两侧为农田、沟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文物较丰富,陶质有泥质红陶、夹砂灰陶,其中外施绳纹内麻点纹的秦汉瓦片较多。为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村落遗址,破坏严重。1987年4月21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中条塌遗址 位于朱官寨乡朱官寨村南、五女川西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1.1米,有陶片、土炭渣。另见筒状灰坑1处,深、宽各约1.3米;袋状灰坑于处,直径0.7米,深1.3米。陶片主要为夹砂灰陶,纹饰主要为绳纹、弦纹。可辨器形有鬲、罐、釜、甑等,另有秦、汉板瓦、石镰等。为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村落遗址。1987年4月3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赵家沟遗址 位于大佛寺乡赵家沟村北300米处的山坡上,南临井家河,面积达15万平方米。出土有大量红、灰陶及黑陶片,饰篮纹、绳纹、弦纹。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村落遗址,破坏严重。1987年4月20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老榆树圪垯遗址 位于上高寨乡上高寨村,北至公路,南至小沟,面积5万平方米。遗址内有3层文化层,分别厚0.03、0.08、1.16米。陶片甚丰,为夹砂灰黑陶、泥质灰陶,饰粗、细绳纹、划纹、素面等,为商周—秦汉村落遗址,破坏严重。1987年4月17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背砂台遗址 位于方塌镇杨塌村东偏北200米的沙峁上,南临佳(县)榆(林)公路和佳芦河,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有陶片、瓦片,饰有粗细绳纹、弦纹。据传此地曾出土铜镞、印、带镞人骨。为商一汉代村落遗址。1987年4月23日省文物普查队调查。 神泉古寨遗址 位于城西5000米处,南临小河,地势较高,依山而建。左右各据一山头,周长约650米,夯层清晰。遗址存有小庙1座,窑洞1处。地面散布有大量陶片、瓷片。为秦一宋代居址及城址。1987年4月省文物普查队调查。嘉庆十四年(1809)《葭州志》载为宋熙宁四年建葭芦寨。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