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馆在1965年前陆续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并以专室陈列。可惜这批文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部分被抢窃破坏。现在馆藏文物,绝大部分是近几年收集的,其中不少属于匈奴文物。截止1989年底,县馆文物藏品共计1375件,其中石器23件,骨器2件,陶器141件,铜器52件,金器7件,银器1件,木器1件,玉器17件,瓷器126件,铁器4件,化石13件,古字画3件,古钱范60枚,货币795枚,石碑30块。另有经书100册。现择其主要者记述如下: 石瓢 汉代舀器,浅黄色,柄长15厘米,柄宽3厘米,瓢高7.5厘米,口径11.4厘米,流长7.4厘米。瓢头敛口,环底,左边出流。柄呈四棱状,中部微突,柄近瓢头处饰有两道阴刻弦纹,整个器物制作精细,形制独特,属国家二级文物。 绞釉碗 向三道沟乡下韩梁村民杨毛安征集,为宋代餐具,质地瓷器,暗黄色。高7.4厘米,口径15.1厘米,底径6厘米。口微敛,腹较深,腹壁弧收,小矮圈足,内外壁通体施绿黑色釉,底呈露胎,釉面花纹为丁香叶纹,口沿内外1厘米深处无纹饰,属国家二级文物。 白釉瓷碗 田家寨乡柴家沟村出土,西夏餐具,色泽为白中泛黄。高6.9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6.7厘米。侈口、弧壁、圈足、厚胎,质地粗,内壁及口沿外部施有釉,白中微闪黄,外壁口沿部有“泪痕”,外壁的腰部以下不施釉,内底有涩圈,属国家二级文物。 玉壶春陶瓶 田家寨乡柴家沟村出土,元代盛酒用具。高27厘米,腹径16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7.5厘米,侈口、斜唇、细颈、圆腹,圈足微外撇,泥质灰陶,器物的腹部有轮制时留下的痕迹,造形美观,属国家三级文物。 黑釉瓷钵 田家寨乡柴家沟村出土,西夏盛食用具,黑色,高9厘米,口径10.6厘米,足径6.2厘米,直口、圈足、挖足过肩,腹下坠,内外壁均施黑色半釉,外壁施釉不到底,胎质黄白,不甚紧密,造形一般,另外,口径上也未施釉。属国家三级文物。 透空变体兽面纹金牌饰 海则庙乡贺家畔村出土,战国(匈奴)时代佩饰品,金质,色泽金黄,中长9.6厘米,中宽7.5厘米,边厚0.1厘米。体呈近似长方形,牌面内饰透空变体兽面纹,边周套饰两圈连珠纹,纹饰是由背面压印而成,属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镶嵌绿松石双兽金耳饰 海则庙乡贺家畔村出土,战国(匈奴)时代耳环,金质,金黄色,内径1.8厘米,体呈近似圆形,环上共嵌3行26颗麦粒状绿松石(现存4颗,其余出土时丢失),属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金戒指 海则庙乡贺家畔村出土,共5枚,战国(匈奴)时代指环,黄色,5枚戒指的形状相同,均呈环形,戒面似葵花状,正中突起,周饰小凸点纹,但其大小有别,大的直径为2.2厘米,小的2厘米,厚均约0.1厘米,造形简单,属国家二级文物。 铜 向黄甫乡大宽坪村民王占才征集。铜质,黑色带绿锈,商周时代灶具。高22厘米,腹围58厘米,口径16.4厘米,底径10.9厘米,体呈圆筒状,上粗下细,口沿稍厚,平底,口沿外侧附有两环形耳,另外口沿外侧(颈部)饰有两道横线弦纹,四道纵线纹,制作较为粗糙。属国家二级文物。 三环纽铜牌饰 向新民乡石条墕村民张茂荣征集,战国(匈奴)时代佩饰品,铜质,黄绿色,纵长9.8厘米,横宽6.7厘米,厚0.3厘米,体呈长方形,面有两孔(一大一小),牌面纹饰复杂,正面浮雕二马对合,马背各被一虎头咬定,边饰一周绳索纹,牌面上端中部开一横孔,相对的背面有一横钮,下部有二竖纽,属国家三级文物。 玉璧 向新民乡陈塔梁村民杨占生征集,商代用品,直径14.2厘米,孔径5.9厘米,厚0.5厘米。璧呈圆形,素面无纹,薄厚不一,厚处0.5厘米,薄处0.2厘米。此外,表面光润,有琢磨时的痕迹。属国家二级文物。 带倒刺铜矛 向古城乡前城村刘三毛旦征集,秦汉时代兵器,铜质,黄色带锈,通长27.4厘米,骹长9.4厘米。形似柳叶状,圆筒形骹,双叶及前锋犀利,叶部起脊,同时在一叶身的中部带有倒刺,骹近叶处正中有一小孔,大概是用来固定柄的,中脊的两部还有两道阴刻的纵线纹。属国家二级文物。 铁扎马钉 大岔乡城壕遗址出土,为宋代兵器,黑灰带锈,横宽5.5厘米,通高4.5厘米米,由四个三棱箭头形铁钉构成,形似蒺藜,每个铁钉长为3厘米,制作精巧,属国家三级文物。 大口折肩罐 王家墩乡奥家梁村出土,战国时代陶器,生活用具,灰色,通高22.2厘米,肩宽16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8.3厘米,侈口、折肩、收腹、平底,腹饰篮纹,颈部饰有细线纹,泥质灰陶,造形特殊,属国家三级文物。 木佛像 平身坐佛像,头戴宝冠,面容饱满,体形消瘦,衣纹自然,屈膝盘坐于莲台之上,肩宽4厘米,通高12.2厘米,木质,深黄色,为宋代供奉用品。 平首耸肩布币 战国时代货币,铜质,黄绿色,通长5.2厘米,肩宽2.7厘米,厚0.1厘米,首宽1.7厘米,平首、耸肩、尖足,文字未识,属国家三级文物。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