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亦称《石门颂》,东汉桓帝(刘志)建和二年(148年)镌刻在石门洞内西壁,隶书21行,每行30字左右,上连一额。额题双行:“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十字。 杨君名涣字孟文,楗为人(今四川武阳县)。曾多次奏请废弃子午道,修复褒斜道,至东汉安帝延光四年(125),得到朝廷批准。诏益州刺史具体承办,修复了褒斜道,变险为夷,行旅称便。至建和二年(148),汉中太守王升,“推序本原,嘉君明知,美其仁贤”,为刻石歌颂杨涣的功德,故称《石门颂》。 《石门颂》早已驰名全国,是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史和书法艺术史的瑰宝。石刻用笔纵放,洒脱劲挺,是汉隶的杰作,历来为书坛所推崇。上海美术出版社的《石门颂》字贴,就是根据《石门颂》拓片影印的。历代金石著录和今人发表的文章中所载《石门颂》录文,多有错、缺字。如《金石萃编》将“底弘”之“弘”误作“讳”;《金石文考》将“复循”的“循”误作“修”;《褒谷古迹辑略》将“川泽股躬”的“股”误作“服”,还将“文宝”下一主字缺漏。1961年《文物》四、五期合刊上《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一文中,载有《石门颂》录文一段,有错字数处,如“股”作“服”,“焉”作“安”,“复循”作“复修”,“蒸蒸”作“蒸庶”,“循礼”作“修礼”。有错、漏字,往往曲解《石门颂》的原义。所幸《石门颂》摩崖迄今保存完好。这是校错补漏的可靠依据。《石门颂》摩崖全文为: 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 惟(坤)灵定位。川泽股躬,泽有所注,川有所通。余(斜)谷之川,其泽南隆,八方所达,益域为充。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汉诋焉。后以子午,途路澁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光。凡此四道,垓隔尤艰。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余(斜),凿通石门。中遭元二,西夷虐残,桥梁断绝,子午复循。上则县(悬)峻,屈曲流颠;下则入冥,倾泻输渊。平阿淖泥,常荫鲜晏。木石相距,利磨确磐。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空舆轻骑,碍弗前。恶虫狩,蛇至毒蟃。未秋截霜,稼苗夭残。终年不登,匮喂之患。卑者楚恶,尊者弗安。愁苦之难,焉可具言?于是明知故司隶校尉楗为武阳杨君阙字孟文,深执忠伉,数上奏请。有司议驳。君遂执争。百僚咸从,帝用是听。废子由斯,得其度经,功饬尔要,敞而晏平。清凉调和,蒸蒸艾宁。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汉中太守楗为武阳王升字稚纪,涉历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知,美其仁贤,勒石颂德,以明厥勋。其辞曰: 君德明明,焕弥光。刺过拾遗,(厉)清八荒。奉魁承杓,绥亿衙。春宣圣恩,秋贬若霜。无偏荡荡,贞雅以方。宁静烝庶,政与乾通。辅主匡君,循礼有常。咸晓地理,知世纪纲。言必忠义,匪石厥章。弘大节,谠而益明,揆往卓今,谋合朝情。醳艰即安,有勋有荣。禹凿龙门,其君继踪。上顺斗极,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悠通。君子安乐,庶士悦雍。商人咸憘,农夫永同。春秋纪异,今而纪功。垂流亿载,世世叹诵。 序曰:明哉仁知,豫识难易,原度天道,安危所归。勤勤竭诚,荣名休丽。 五官椽南郑赵邵宇季南,属褒中汉字产伯,书佐西成王字文宝主。 王府君闵谷道危难,分置六部道桥,特谴行丞事西成韩朖字显公,都督椽南郑巍整字伯玉。后谴赵诵字公梁,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万世之基,或解高格,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伯玉即日徙署行丞事,守安阳长。 《石门颂》的刻石,校正了一个延续1400年的记载。即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南宋晏袤在《鄐君碑释文》、清代冯氏兄弟在《石索》中都说“杨孟文开石门”。但《石门颂》记载:“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斜,凿通石门”,并未记载司隶校尉杨孟文凿通石门,而是诏书下达后,由汉中太守鄐君于永平六年至九年开通褒斜道,凿通石门的。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