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五、瓷器 馆藏花瓶、香炉、壶、罐、碗、盘、杯、枕、盂等各种瓷器307件(明、清时期的最多)。 白瓷枕 宋代,通长31厘米,宽22.5厘米,前高3.5厘米,后高12.5厘米。通体施乳白釉,枕面饰缠枝莲花纹、小瓣葵花纹,内边卷莲纹,壁下横刻两道线条。前壁为四瓣鼓锣式花叶纹,空间套黑灰色芝麻斑点。正中有一气眼,两角刻有四条竖线,形象两个角柱。两头和后面连成一片,刻有大荷花叶纹,在叶上和间隙处套有黑灰色的鹧鸪斑点。在两头大空间饰虎皮梅瓶 宋代,小口,二阶状唇,直腹微鼓,平底,通体为橙褐色釉黑虎皮纹,滋润光亮,胎坚细,作工精巧,纹饰新鲜美观。通高19.5厘米,口径3.5厘米,肩径10.5厘米,底径6厘米。 青花冰裂纹花鸟瓶 明代,侈口,短颈,溜肩,肩下敛收,圈足,肩部有一圈刻花线纹,桥形耳,耳下堆贴花寿桃。通高46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4.2厘米。腹部正面饰青花花鸟纹,同有鹤啣绶纹。瓶身下部有一圈双龙缠枝刻花环带,颜色呈酱色,瓶底有篆体“成化年制”四字,竖式,外围方框,釉面青白,布满冰裂纹,造型丰满,浑厚。 青花瓶 明代,葫芦形,高颈,开片,肩、足铁锈刻花,通高41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4厘米,腹围72厘米。 青瓷花瓶 清代,喇叭口,细颈,鼓腹,圈足,腹面饰山水人物,青色釉,色泽温润。通高41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15.5厘米,腹围67厘米。 六、货币 馆藏钱币近千斤。计有战国时期的四字(齐之法化)刀币,有两汉时期的八珠半两、四珠半两、五珠、栔刀五百、货币、货泉、大泉五十……等,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铜元均有。其中特有的: 王莽货币中的大泉五十有两种,一种为“五”字在钱之右,一种在左(或称“反五十”)。 有王莽时的“大泉五十”钱范一件,土红陶。内有正反面钱模各四,钱模边轮较宽,与馆藏大泉五十钱迥异。 至元通宝(蒙文:八思巴文)钱一枚,为元武至大三年(1310)铸。 “陕西省造”一分、二分铜元数量很多。为民国21年(1932)杨虎城将军主陕,其部属赵寿山驻防汉中时设厂所铸。 七、印玺 馆藏印玺有两汉时期印章4方。 “杨吴”印一方。西汉墓室出土,篆体朱文,青铜制,龟钮,方形,长宽各1.4厘米,高1.5厘米,钮高0.7厘米,重13.5克。 “张修”印一方。东汉墓室出土,篆体白文,青铜制,龟钮,方形,长、宽、高各1.5厘米。钮高0.8厘米,重14克。 “军假司马”印一方。东汉墓室出土,篆体白文,鼻钮,方形,青铜制,长、宽各2.4厘米,高1.8厘米,钮高1.0厘米,重40.5克。 “范陵千万”印一方。东汉墓室出土,篆体朱文,青铜制,长鼻钮,条形,长3.2厘米,宽1.2厘米,高3.5厘米,钮高3.2厘米,重23.5克。 八、字画 博物馆先后征集到自宋以来的名人字画墨迹共200多条(幅),其中宋、元、明时期的有苏东坡、黄庭坚、钱选、文徵明、陈继儒、周兰等名家的作品。清代的有王峰、高其佩、何绍基、包世臣、刘锡玲、张恂、章雨仓、林则徐、翁同龢、刘丹桂、蒋予检、俞兆晟、曹沈冉、戴熙、祁隽藻……民国年间的有张大千、于右任、张之洞、康有为、陈毅(城固人)、文伯子、王世镗、龙文……等书画家的作品。 九、善本书 本市收藏古籍善本书和地方史志文献较多,市博物馆藏有8300多册,市图书馆、汉中中学、汉中师范学院、汉中地区文馆会等单位还藏有51000余册。这些书中符合全国善本书“三性、九条”标准的有30多种。市图书馆藏有雍正、乾隆年间的《春秋体注》、《六书通》、《东华录》、《景岳全书》、《万斛珠》、《子史精华》……等刻本;有嘉庆至光绪年间,刊印的古籍线装地方史志100余种;有金石学方面的嘉业堂本《金石录》、王昶著《金石萃编》等50余种。汉中师院藏有明刊本《檀弓》、《孟子》、《晏子春秋》、《秦汉文钞》、《鹤林玉谿》、《诗话类编》等20余种,这些均为少见的珍本。市博物馆还藏有《定远县志》、《中国藏书家考略》等线装古籍,虽不属善本,但为一家独有。 十、古生物化石 1982年陕西省矿产局第二地质队为市博物馆采集和提供了100多件古生物化石标本,开辟了古生物化石陈列室。其中有宁强宽川铺、略阳九道拐震旦系地层的邹节虫、棱管壳等化石;有城固南山奥陶系地层的角石;有南郑梁山寒武系地层的石燕;有留坝闸口志志留系、泥盆系地层的各种珊瑚等化石。这些都充分证实在几亿年以前,现在汉中四周的高山区,原来均为一片海洋。同时,市博物馆还征集到本市郊区和邻县的剑齿象化石多件,也说明史前时期,汉中的地质、气候等条件适合剑齿象生长的环境。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