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 一、县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 本县文物工作由县文教局管理,具体由文化馆负责,文物干部多为兼职。1972年后专业干部增多,文化馆设文物组。1979年成立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于文化馆设办公室。1977年建成文物陈列室4间80平方米,保管室2间40平方米,陈列室内有立式、桌式陈列柜20节。现有专职管理员4人,保卫干部2人。每年春、秋文物均进行凉晒、扫尘。文物管理制订有进出库、收购、借出、保卫等6种规章制度。1989年,按省文物局通知,县级文物陈列室一律不对外开放,本县只在节假日对外开放,平时接待少量来宾。 二、张骞墓文管所 1983年成立张骞墓文管所,1989年改为张骞纪念站,设张骞墓园内,保护张骞墓及附属文物,收集有关张骞的资料,举办张骞事迹陈列,开展张骞生平事迹研究。 三、五门堰文管所 1984年成立五门堰文管所于五门堰龙门寺内,负责五门堰古水利工程和附属文物的维修,收集、整理、研究有关五门堰的实物文字资料,举办陈列。 第二节 普查 一、第一次文物普查 1958年,全省第一次文物普查,人员培训、业务辅导由省文管会负责,各种表格由省制发。本县于1958年7~8月普查,发现文物点120多处。 二、第二次文物普查 1978年县文化馆文物组在莲花、五郎、龙头、柳林等公社多次举办学习班,开座谈会,办本公社历年出土文物展览,培训文物通讯员。同年11月,鲜家庙公社李家坎村抬田发现一座汉墓,以清理古墓为主,培训公社各队文物通讯员,此次出土金器部件1个、铜案、铜耳杯、陶灶、陶俑、琴俑等。部分调西安展出。 1979年,全省统一部署,以地区为单位进行第二次文物普查。本县于1979年7—8月普查,共发现文物点130处,其中旧石器时期采集点二处,新石器时期的村落遗址三处、遗物5处。 三、第三次文物普查 宝山乡是本县商代青铜器及古墓葬出土和发现最多的乡。1987年10月,举办丁家村考古培训班。介绍展览本乡历年出土的文物,学习窖藏文物和古墓清理程序。10月28日~30日清理蜀汉墓葬一座,出土麻织编物1块,铜弩机9件,双鱼纹铜洗1件,定平一百古币386枚。 1976~1987年,其中6年(缺1977、1978、1985、1986)省地拨款13.6万元,修建房,举办专业培训等。 1988年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本县成立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有省、汉中、榆林地区,西乡、洋县、勉县的文物干部参加,普查1月,发现文物点187处。 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点 表史-13
┏━━━━┳━━━┳━━━━┳━━━━┳━━━━┳━━━━┳━━━━┳━━━━┳━━━━┳━━━━━┳━━━━┓
┃ ┃ ┃新石器 ┃ ┃ ┃ ┃ ┃ ┃近现代 ┃近现代代 ┃ ┃
┃类 别 ┃合计 ┃ ┃ 秦汉 ┃ 隋唐 ┃ 宋元 ┃ 明清 ┃ 待考 ┃ ┃ ┃ 其他 ┃
┃ ┃ ┃ 时期 ┃ ┃ ┃ ┃ ┃ ┃ 史迹 ┃ 表建筑 ┃ ┃
┣━━━━╋━━━╋━━━━╋━━━━╋━━━━╋━━━━╋━━━━╋━━━━╋━━━━╋━━━━━╋━━━━┫
┃ 总计 ┃ 187 ┃ 7 ┃ 11 ┃ 7 ┃ 9 ┃ 101 ┃ 14 ┃ 3 ┃ 5 ┃ 30 ┃
┃古遗址 ┃ ┃ 7 ┃ 4 ┃ ┃ 1 ┃ 3 ┃ 2 ┃ ┃ ┃ ┃
┃古墓葬 ┃ ┃ ┃ 7 ┃ ┃ 3 ┃ 15 ┃ 1 ┃ ┃ ┃ ┃
┃ 石窑 ┃ ┃ ┃ ┃ ┃ 1 ┃ ┃ ┃ 3 ┃ 5 ┃ 30 ┃
┃古建筑 ┃ ┃ ┃ ┃ ┃ ┃ 30 ┃ ┃ ┃ ┃ ┃
┃ 石刻 ┃ ┃ ┃ ┃ 7 ┃ 4 ┃ 53 ┃ 11 ┃ ┃ ┃ ┃
┗━━━━┻━━━┻━━━━┻━━━━┻━━━━┻━━━━┻━━━━┻━━━━┻━━━━┻━━━━━┻━━━━┛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