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县古墓冢见于史志记载和出土墓志的有31处,其中:汉代1处,唐代3处,宋代10处,明代16处,清代1处。历史上,由于境内兵祸接连,灾情频仍,大多数古墓历遭劫难,毁于战乱和水灾,幸存于今的主要有; 一 蔡伦墓 蔡伦墓,位于县城东10公里的龙亭镇街南蔡侯祠后。 蔡伦,字敬仲(?~121),东汉桂阳(郡治今湖南郴州市)人。和帝时为中常侍,曾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他总结西汉以来用动物纤维造丝絮纸的技术,采用树皮、破布、麻头为原料,发明植物纤维纸,时称“蔡侯纸”。安帝元初元年(114),摄政邓太后以“伦久宿卫有功”封“龙亭侯”。永宁二年(121),蔡伦因早岁陷入宫廷斗争而受指控,被安帝敕令“自投廷尉”受审,伦耻于受辱,服毒而死。蔡伦死后,封地龙亭民众在其基地修建了祠庙。墓冢南北长30米,东西宽17米,高7米,占地510平方米。墓前有石碑7通;最早一通“汉龙亭侯蔡伦之墓”,系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七月,洋县知县姚诚立重建蔡侯祠时所立,在墓前之左;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秋,洋县知县崔象豫立“汉龙亭侯蔡公伦墓”碑,在墓前之右。其它墓碑尚有: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洋县知县邹溶、县丞刘馨所立“汉龙亭侯神道碑”,乾隆年间兵部尚书兼陕西总督毕沅所立墓碑,道光二十年(1840)所立“蔡氏谱系碑”,以及光绪三年(1877)所立的“蔡侯祠祭田碑记”等。墓地前有蔡侯祠,后有明月池(传为蔡伦造纸池)。整个墓区古柏、汉桂屹立,青松、翠竹葱茏,凭吊者络绎不绝。 1957年5月,蔡伦墓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旅游点,对外开放。 二 唐安公主墓 唐安公主墓(又称安冢),位于县城西20公里的马畅镇马畅街西南隅,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兴元元年(784)三月,因太尉李怀光反,德宗李适带皇室离长安,由傥骆道逃经洋州(今洋县)转往梁州(今汉中),车驾至城固(今洋县马畅镇),其长女唐安公主亡,就地安葬。墓冢高5米,占地面积264平方米,德宗诏令在墓前建唐安寺和塔十三级。 唐安公主墓,清《汉中府志》、《洋县志》均误记为“玉贞公主(唐睿宗之九女)墓”。 三 王师德墓 王师德墓,位于县城东北12公里的八龙乡古羊村。 王师德,又名王德,籍贯及生年无考。宋建炎四年(1130)官至承宣使。绍兴三年(1133)二月,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即兀术)率军由商洛破饶凤犯洋州,王师德奉诏率军入洋州,在与金兵激战中捐躯,朝廷加赠少保少傅,诏赐厚葬,并敕建祠于墓前。原墓高大,墓前立石碑9通,石羊3对(其村因此而名),墓地树木繁茂,县人称其坟为“太师坟”,每年清明举祭。解放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平墓种地,但墓葬至今未掘。 四 李遇知墓 李遇知墓,位于县城东8.5公里的龙亭镇吴家山柏树坪。 李遇知字仲伯,号筼谷,晚号遯翁,洋县城关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供职期间,清正廉洁,赈贫济民,登朝34年在乡里无一住宅。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卒于任上,由同乡好友殓尸归乡,葬于柏树坪。墓前有碑碣26块,石羊、石马、石像生、石旗杆相对耸立,墓周柏树繁茂。解放后,“农业学大寨”中,其墓被平为耕地,但墓葬至今未掘。 五 张兴墓 张兴墓,位于县城东10公里的龙亭镇杜村坝。 张兴,祖籍洋县龙亭镇杜村,后居县城,系清“襄壮公”张勇(字非熊)之祖父。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举兵反清,张勇奉旨率军进剿,于十六年(1677)平息。是年,被封为“靖逆侯”(一等侯)加少傅太师,赐“世袭罔替四十七年”。其子云翼袭爵,祖父张兴、父张通,皆被追赠“靖逆侯”,诏赐葬祭于龙亭镇杜村。其墓高大,墓前原有石像生、石马、石旗杆各两对,康熙、乾隆帝诰封“靖逆侯之圣谕”碑2通,以及张勇和后裔所立墓碑6通。解放后,“农业学大寨”中,夷平墓冢为耕地,但墓葬至今未掘。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