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坪厅(县)城遗址 今周至县板房区厚畛乡老县城村。1825年筑城,1825~1826年佛坪厅、佛坪县城。据1986年考察,城墙及城门部分毁塌,城内仅有老街房3间,有监狱、文庙、厅署等遗址;城内外碑碣、古树、石础、石条、城砖(上刻“佛坪厅城砖道光五年造”)甚多。城外有城隍庙、佛爷庙、佛像、古塔、古钟等遗迹遗物。(详见本志《附录·老县城考察报告》) 二、秦汉遗址 大河坝乡五四村椒溪河西马家沟口二级台地上,北距大河坝街300米,西北距乡政府约500米。遗址南北长70米,东西宽40米,地面开阔,上为稻田覆盖。灰层长约20米,厚约0.2米,距地表0.3~0.5米。遗址内陶片很多,有凸弦纹红陶片、细绳纹灰陶片、外绳纹内麻点灰筒瓦片、绳纹红板瓦片。1988年11月,汉中地区文物普查队鉴定为秦汉遗址。 三、陶片采集点 1988年11月15日,汉中地区文物普查队在西岔河乡三教殿小学南50米处,即椒溪与庙沟小河交汇处,二级台地边缘(高于椒溪河床40米,上为梯田)的水田边断层中采集细泥红陶一片,素面,夹砂外褐内红绳纹、划纹陶片各一片,泥质素面褐陶一片,均磨损较重,质地松脆。时代未定。 四、寺观遗址 韩仙观 今称湘子庙。大河坝乡漆坪村与洋县良心乡湘子村接界处山梁上,北依孤峰中央寨。该峰清代称韩仙山。韩仙观原有殿宇3间。观下有关帝庙。“文化大革命”中均被毁。清《洋县志·山川志》载:“韩仙山,在县东百四十里,上有韩仙洞,相传韩愈侄韩湘曾趺坐于此”。韩仙观始建无考,清《洋县志》载:“明弘治年间,知县王勉重修。”(王勉于明弘治七年任洋县知县) 红花寺 大河坝乡高桥村。仅存斗拱结构的正殿3间及石佛像7尊(立5坐2),佛头均被砸去。身高分别为0.64(坐)、0.62、0.60、0.51(坐)、0.60、0.55、0.86米。 回龙寺 石墩河乡回龙寺村,蒲河西岸。建寺时间不详。建国后改建为小学,渐塌,寺门有对联一幅:“回走武威飞云,三千世界须臾内;龙通天灵彻地,十二楼台顷刻中”。1985年集资办学中拆毁。 石印寺 东岳殿乡肖家庄村石印沟口北山坡上。建置时间不详,规模较大,有地窖。毁于何年不详。70年代于该处挖出建寺砖石若干。 观音寺 大河坝乡高桥村贺家沟。修建及毁塌时间无考。现仅留有石质万岁碑一通。碑高0.73米,顶宽0.48米,身宽0.35米。饰日月龙凤云水镂空花纹,刻工精巧,少许彩绘犹存。底座已失。牌位正中竖刻楷书“皇帝万万岁”。 三教殿庙 西岔河乡三教殿村庙沟口,建庙时间无考。建国后改建为小学,庙已废。 关帝庙 袁家庄街,建国后改为县文化馆。今县政府大楼处,原为关帝庙戏楼坝,戏楼背有“周洋古治”四字。1978年戏楼被拆。现仅存关帝庙旧房一小院。 五、古墓遗址 张中庸墓 《佛坪厅志》载:“张中庸墓在治东椒溪河,宋代名宦,公牧洋,明敏廉惠,殁葬于此,或作张嘉墓,非”。清《洋县志》载:“张中庸,四川绵竹人,真宗时,知洋州,名宦。”具体葬所无法详查。据民国20年(1931)洋县刘元基(《洋县志备考》撰者)考察,该墓在清光绪年间已被水冲毁。 李文奇墓 长角坝乡沙坝村三角树湾西坡,为李文奇夫妇合葬墓。咸丰十年(1860)十一月初三李昌和立。墓前三碑联并,四柱落地,中高两低。通高5米,总宽4.5米。中碑上题“钦赐”二字,有“皇德”、“万古佳城”、“承先”、“启后”等字样。 唐宜人墓 长角坝乡教场坝村地庄沟中坡刘姓屋后山头上。墓主碑中刻“皇清例赠宜人晋封恭人刘母唐老太君之墓”。墓碑为一大二小,三碑并联仿楼式,三滴水,四柱落地,二角起翘。两侧有石鼓抵镶。通高4.9米,总宽4.42米,座宽4.73米,高0.38米。主碑高1.65米,宽0.82米。主碑铭文:“刘母唐宜人生于道光丙午年七月二十四日亥时,殁于光绪庚子年二月初十日已时,奉祀男在朝、在国、在坼、在邦稽顿志”。碑上刻有《三娘教子》、《双官诰》、《全家福》三组戏文浮刻,刻工精细;碑有楹联二幅:“福地托钟灵,长此百年崇马鬣;吉嗣锦继续,从兹千载荷龙光”;“金玉铭心,竹松介性;山川毓秀,天地钟灵”。碑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墓前立石旗杆一对,上下两段,中间方斗连接,高5.57米,顶雕如桃,雕对联:“苦操半世贞节,典祀百年秉懿范;宠锡九重花诰,绵延千载表仪型。”墓前有石马一对,头身长1.97米,残高1.34米,马腿被砸断,颈背雕有铃鞍镫及缰绳,马腿之间镂空;有石案一面,长0.84米,宽0.73米,案面平光。 六、聚落遗址 岳坝乡大古坪村三官庙一带的蒸笼场、骡马店,有一些早年商旅往来歇息和手工作坊旧址,房屋残基栉比鳞次,长达数里。据《佛坪厅志》载,这一带清光绪年间人户尚多,逢集场。建国前已为废址。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