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县古碑遗存颇多,碑文遒有劲力,隽永潇洒,字迹风格多样,刻书流畅碑文大,多系修建、宗教历史、艺文、墓志等类型。据《忠武侯祠墓志》载和县博物馆档案辑录,具存史价值的有59通,其中以“琴吟自叙”和“唐碑”的内容尤为珍贵。现将部分碑目辑录于下: 汉 琴吟自叙 (大汉建安五年(200)诸葛亮写,属后人所镌刻,乾隆五十九年(1794)从土中挖出,现存武侯祠内) 唐 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铭并序 (现存武侯祠) 山南西道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尚书、刑部员外郎、□□御史沈迥撰;节度推官将仕郎、试太常寺协律郎元锡书。 皇帝御极,贞元三祀,时乘盛秋,府王左仆射冯翊严□(武)总帅文武将佐,洎策轮突归之旅,疆理西鄙,营军沔阳,先声弛于种落,伐谋息其狂狡,于是威武震叠,虏骑收迹,塞垣萧条,烽□(燧)灭焰,士无保障之役,马无服辕之劳,重关弛柝,边谷栖野,我师惟扬,则有余力。乃昇高访古,周览原,修敬兹庙,式荐馨香,光灵若存,年祀浸远。虽箫鼓忻奏,邑里祈禳,而风雨飘飖,祠堂落构,土阶衡数尺之崇,庭除无袤丈之隙;登降不能成礼,牲玉不能备陈。颓墉露肩,灌木翳景,樵苏互径,麋鹿走集。冯翊曰:“丞相以命世全德,功存季汉。遗风馀烈,显赫南方;丘垅□(南)山,实在兹地。荒祠偏倚,庙貌诡制,非所以式先贤崇祀典也”。乃发泉府,征役徒,撤编管,薙丛薄;是营是茸,众工群至。缭以高墉,隔阂刍牧,增以峻字,昭示威神。□(英)英昔贤,象设如在;翼翼新庙,日至而毕。顾谓小子,扬摧前烈,铭于庙门曰:在昔君臣合德,兴造功业,有若伊尹相汤,吕望兴周,夷吾霸齐,乐毅昌燕,是八君子皆风云玄感,垂裕来世。尝以为阿衡则尊立圣主,天下乐推;尚父则止仇□□(独夫),诸侯同举。管氏籍强齐之力,宗周无令王;乐生因建国之资,燕昭为奥主,君臣同道,仅能成功。惟武侯遭时昏乱,群雄兢起,高、光之泽已竭,桓、灵之虐在人。遇先主之短促,值曹魏之雄富,能以区区一州,介在山谷,驱羸卒,辅孱主,衡击中原,撑拒强敌,论时则辛癸恶稔;语地则燕齐势胜。迁夏、殷者,未可校功;霸桓、昭者,不足侔力。向使天假之年,理兵渭内,其将席卷西邑,底绥东周,祀汉配天,不失旧物矣。洪伐彰彰,宜冠今古,倬佚前烈,其谁曰不然?武侯名迹,存乎《国志》,今之□(群)书,姑务统论,大略叙我新意。至于备载爵位,追述史传,非作者之愿也,今则不书。其铭曰:桓、灵济虐,云海横流。群雄蝟起,毒蠚九州。天既厌汉,人思代刘。沸渭交争,存亡之秋。其谁存之,时惟武侯。伊昔武侯,踠足南阳。退藏于密,不耀其光。有时有君,将排垢氛。鱼脱溪泉,龙跃风云,先主赞绪,天下三分。馥馥德馨,悠悠清尘。前哲后贤,心迹暗沦。建兹新庙,式是梁珉。 大唐贞元十一年岁在乙亥正月庚午朔十九日戊子建。镌字□□□□明。 明 汉诸葛武侯墓碑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刻〕(现存武侯墓内) 汉丞相诸葛武侯墓碑〔明万历十九年(1591)刻〕现)存马公祠东南川陕公路), 谒武侯祠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刻〕(现存武侯祠内) 重修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记〔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刻〕(现存武侯祠内) 敕修汉丞相诸葛武乡侯祠墓碑铭 〔明正德九年(1514)刻〕(现存武侯祠内) 过定军山谒武侯祠 〔明万历十二年(1584)刻〕(现存武侯祠内) 重修牛头山崇庆寺碑记 〔明弘治五年(1492)刻〕(现存牛头寺门前坎下) 圣谕碑 〔明万历十九年(1591)刻〕(现存二道河乡云雾寺) 清建威将军固原军门王公祠堂记(王军门碑)(现存武侯祠) 从来〔御〕仇敌忾、尽节疆场者,必上蒙国,下亨民祀,此国之常典,民之常情〔也〕。〔国民〕祀,非第以其能死,以其忠能也;非徒谓其节不可泯,谓其功不可没也;伟哉!建威将军固原军门王公之战殁于西乡也,忠矣!而功更有足多者。公自元年〔〕〔月追击〕贼来陕,三年二月,贼目高均德大肆猖獗,出宝鸡口,东掠斜峪关,扰及郿县〔境,驻军数〕万,未敢轻敌。公以偏师三千人于周城之西,战三日夜,贼恃众不退,〔围〕益〔急〕。〔公〕〔曰〕:“此报国时也。贼虽众,不足怖。但勿轻动,动则败:勿擅退,退则诛”。巡垒三匝,士气〔大〕〔振〕,〔一〕〔战〕斩首数千。凡五战,周围以解。秦中丞叹曰:“军兴以来,遇贼屡矣,未有若此之〔勇〕〔者〕”。〔事〕〔闻〕,上赐物甚伙,升固原提督。周民争持牛酒以献,为立生祠于武庙侧。旋奉旨在汉南一带防堵,遏川楚教匪之入陕者。是年四月,贼至西乡窜入沔境烧及〔营〕、〔地〕〔当〕〔川〕楚贼匪入陕门户。公两年以来,经十余战,无战,贸易不胜,川楚之贼不得长驱入陕〔者〕,〔赖〕〔公〕〔力〕相资相安。署西乡令宋公有政声,公益鼓励之,是以西乡民亦为公〔立〕〔生〕〔祠〕。〔宋〕公兵单失利,〔移〕〔军〕于罗家营。宫保松制府调公来,公兵到黄沙,贼即遁,因留〔沔〕。〔兵〕〔踰〕〔纪〕,〔重〕惩之;好察询民风,有赴营食物者,赏之过其物:遇农民详究农事,慰问〔父〕〔老〕。〔公〕〔留〕沔八十余日,民甚德之。继以西乡告急,兼西乡民有亲来求援者,故复移〔驻〕〔西〕〔乡〕。贼皆屡欲率众来陕,胥惧公折回;德参赞在川得以每战必克者,亦因公为之〔堵〔截〕〔也〕。〔额〕大经略自阶,秦、徽、两等处逼勦回川,于七月廿有三四〔日〕,由沔南各境〔匪〕〔众〕〔先〕〔发〕,〔公〕当数万铤而走险之贼,东追西逐,驰击数百里,连战三昼夜,矢尽弦绝,人〔饥〕〔马〕〔乏〕,〔众〕〔始〕有困惧意。乃忽有贼众数千,自旁沟突出来攻,我兵腹背受敌,兵遂溃,参戎〔惧〕,〔公〕〔曰〕:“〔惧〕丈夫乎?”遂遇害。鲍参戎从公久,感公意,亦〔力〕战而死,家丁随公死者数十。〔公〕〔上〕〔不〕〔负〕〔国〕,下不负身矣!一死重于泰山,公之谓乎!公虽武人,体貌俊伟,亦通书史如〔儒〕〔者〕。〔公〕〔祖〕〔贯〕仓州,前明洪武四年,先人随军征黔,因家于平谿。弱冠入伍,乾隆丁亥〔岁〕,〔以〕〔军〕〔功〕〔升〕〔任〕山东兖州游击,又升台庄参府,又以缉盗功升直隶通州协镇。其殁也,皇上闻奏叹息,晋封三等子爵世袭。沔民痛公之殁,思公之恩,请为公建祠,〔以表忠烈云尔〕!特授文林郎、知汉中府沔县事大名府开州马允刚撰并书;署沔县典史山西芮城谢大名监修;城守营把总南郑王忠大清嘉庆五年庚申十二月之吉。
重修千佛洞碑 〔清顺治七年(1650)刻〕(现存牛头寺坎下) 劝德碑 〔清康熙十八年(1679)刻〕(现存武侯墓内) 祭文碑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刻〕(现存武侯墓内) 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碑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现存老城乡继光村川陕公路南) 重修诸葛忠武侯祠墓捐置田亩记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刻〕(现存武侯墓内) 为重修武侯墓题诗四首 〔清嘉庆七年(1802)刻〕(现存武侯墓内) 募化捐款碑 〔清嘉庆十年(1805)刻〕(现存武侯墓内) 重修诸葛忠武侯祠正殿拜殿碑记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刻〕(现存武侯祠内) 重修诸葛忠武侯祠后殿记 〔清道光十年(1830)刻〕(现存武侯祠内) 武侯祠拟赋二律 〔清道光二十年(1840)刻〕(现存武侯祠内) 万古千秋碑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现存冷峪河乡柏树坝村三组大路旁) 修建青龙桥记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现存武侯墓内) 严禁骚扰而保护宇庙以垂久远碑 〔清同治元年(1862)刻〕(现存武侯祠内) 汉诸葛武侯制木牛流马处碑〔清同治五年(1866)刻〕(现存黄沙镇东木牛流马亭内) 严禁侵吞庙内产业谕 〔清同治九年(1870)刻〕(现存武侯祠内) 重修诸葛忠武侯祠捐款人名碑 〔清光绪六年(1880)刻〕(现存武侯祠内〕 维修武侯墓碑记 〔清光绪八年(1882)刻〕(现存武侯墓内) 修筑河堤等谕事 〔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现存武侯祠内) 修字库碑记 〔清光绪十四年(1888)刻〕(现存武侯墓内) 文昌帝君遏欲文 〔清光绪十四年(1888)刻〕(现存武侯墓内) 重修诸葛忠武侯祠琴台记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现存武侯祠内) 先主初为汉中王设坛处碑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刻〕(现存旧州铺街西“烈女祠”门西侧) 中华民国时期 定章碑 〔民国4年(1915)刻〕(现存武侯墓内) 培修汉丞相忠武侯祠记 〔民国3年(1914)刻〕(现存武侯祠内) 汉丞相诸葛武侯之真墓碑 〔民国5年(1916)刻〕(现存武侯墓内) 识墓碑 〔民国6年(1917)刻〕(现存武侯墓内) 题诗碑(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民国17年冯玉祥题〕(现存武侯祠内) 沔县县立中学奠基碑 〔民国31年(1942)刻〕(现存勉县二中内) 汉惠渠碑记 〔民国36年(1947)刻〕(现存老城乡莲水村西)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