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柳家河遗址 位于本县五里镇民主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南距越河100米,北距神仙街200米,周围地势平坦,中部隆起,呈不明显土丘状。东面被柳家河村叠压,西面是耕作区。遗址表面有石器、陶片和红烧土。西部有高约1.5米的断层,系褐色灰土,含陶片、红烧土。断层以下向西的稻田中,文化层表露,可采集陶片石器等。 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沙红陶为主,兼有少量夹沙灰陶。器物有尖底瓶、尖底器、罐、瓮、钵、锉等。纹饰普遍为绳纹,多数在肩部或领部绳纹上又勒七至十一道弦纹。其中一件高领罐、沿壁薄而外侈,领部饰指尖戳印纹及乳钉纹,极有特色。还有少量彩陶,素面磨光陶。 石器以磨制居多,部分打磨兼制,大部分是砾石制成。有斧、耜、刀、镞等,少数刀、镞磨制精细,两边开刃。该遗址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二、柏树岭遗址 位于本县花园乡柏树岭,1959年调查汉水流域文物时发现。遗址由北向南延伸,东西两侧有水沟,南接越河北岸阶地。修阳安铁路时,遗址有三分之二被毁坏,尚余4万平方米左右。该遗址文化层表露,厚约1~2米,含石器、红陶片、彩陶片、红烧土、炭渣、骨器等。 石器多为磨制,部分打磨兼制。器物有斧、锛、凿、磨盘、磨棒、锄、叶形小刀和两面有脊的箭头。 陶器以夹沙红陶、泥质红陶为主,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器物有纺轮、陶锉、鼎形釜、碗、罐、钵、盆、盘、甑、缸、瓮和尖底瓶。还有一件饰辫索形纹的陶环,制作十分精美。大部分陶器饰有黑色或紫色彩绘,有细线纹、绳纹、弦纹、划纹、锥刺纹、波折纹和附加堆纹。 骨器多是残片,较完整的有骨锥、骨铲。另有蚌刀两件。 该遗址文化内涵基本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器中的单唇小口尖底瓶、彩绘带纹卷唇盆,含半坡类型特征。而盘形器、厚壁敞口瓮、磨制精致的小型石器,则又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三、张家坝遗址 位于本县四合乡光荣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北濒越河、南靠鲤鱼山,自张家坝向东延伸约500米。越河冲刷遗址北部形成断层,中有文化层,厚约0.30~0.80米,夹杂红烧土、炭渣、石器、陶片等遗物。 采集的标本有彩陶钵、夹砂红陶罐、石刀、石锄、石杵、刮削器等。 四、王家碥遗址 位于本县建设乡红旗村,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东临洋芋河,西连丘陵,地形平缓,黄土覆盖约0.80~1.00米,表层是耕地,东、南有断层,黑褐色灰土厚约0.90米。 采集标本有石锛、石刀和夹沙陶片。石锛、石刀皆小巧,通体磨光。夹沙陶片里红外灰,很有特色。 五、奠安遗址 位于本县张滩乡奠安塔周围,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北濒汉江,西临黄洋河,高于河床约80米,属黄泥凸地形。遗址中部压在奠安塔基下,表层是耕地,农作时有石器、陶片被翻出。 采集的器物有石斧、石锛、石?、石锄和泥质红陶钵、罐等。石器中多是打制和凿制器物,以大小不等的阔口夹身锄最有代表性。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