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土文物管护 历代对出土文物管护极为重视。唐初,在本区发现的石鼓,至今仍完好地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蝉纹鼎甲在省博物馆存放。但也不时出现盗掘文物的事情。民国16年(1927)7—11月,军阀党毓琨曾组织人力在竹园沟等地劫挖古墓、搜寻国宝,劫取的文物有鼎、卣、觯、爵等器物。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文物管护,实行分级负责。发掘清理出的西周以及秦、汉、唐、宋等古文物,大都存藏于市博物馆,部分留存区文化馆。自1971年以来,区文化馆存有石、陶、玉等古文物284件,其中,有2件属三级保护文物。 田野文物管护 据《宝鸡县志》载,明隆庆四年(1570),重修毗庐寺。清康熙三年(1664),维护历经楚、汉、吴、蜀角逐的大散关古战场及栈道。并称:“……乃命参戍李君司理,曾君耑董其事”,“营兵、驿夫、民夫、名匠积工69083工,是役也不三月而告竣”。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和四十九年(1784),宝鸡县令许起凤、邓梦琴分别重修、续修神农庙。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1956年8月6日,姜氏城(今姜城堡)被省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57年,塔稍、高家村二号、茹家庄、石咀头等地遗址,被省确定为省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中,尖山等处不少古庙的钟、磬被毁。“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古文物、古遗迹被视为“四旧”而毁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拯救国宝,于1976—1980年,全区在遗址的所在地建立有茹家庄、天台山等文物保护小组18个,每组设有兼职组长1人,并建立有文物保护制度,设有文物保护通讯员27人。1981年,益门乡峪泉村村民集资重修神农祠一间。1982年,市、区分别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负责天台山文物保护工作。1984年10月,区拨专款维修了观音堂“中兴寺”。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