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秦始皇朝代修筑的秦直道,是由秦王朝执政中枢地方直通北边长城防线的高速道路。它是中国交通史中值得珍视的存留。交通史学者、历史地理学者和考古学者以秦直道为对象的考察历时多年,对于某些路段的走向尚存在明显的分歧,秦直道的具体形制亦不明朗。本次对秦直道富县桦沟口段进行的考古发掘,是对这条重要古代道路的第一次科学发掘。发掘以断代明确的出土资料否定了以为“秦直道并非南北笔直,而推断其路线向西北迂回至于华池、定边,再东北折向乌审旗”的意见。对于路基结构、路面状况、护坡形式、排水系统等遗存的全面揭露和分析,充实了我们对于秦汉交通建设成就的认识。 秦直道始修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其与常规道路沿河谷选线不同,秦直道的设计者巧妙地利用了陕甘交界处的子午岭,以及陕北、陇东及内蒙古南部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形地貌,建成了中国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选线的国家级交通大道。修成的直道线形顺直,弯道很大,道路标准很高,被誉为中国高速公路之祖。 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路面、车辙遗迹以及路面脚印、建筑遗迹等。辙梁及踩踏面十分清楚,不少辙梁上还残存有类似马、牛的蹄印,以及用金属工具铲挖的痕迹。 重要的是多处路面上叠压有秦代和西汉时期的绳纹筒瓦、板瓦,两处路面上还出土了战国晚期至西汉年间使用的三翼铜鏃和西汉末年的“大泉五十”铜币,为道路的绝对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路面脚印中有男子、女子和儿童的脚印。另外,此次首次发现靠山护坡,与直道平行,同时发现有之字形盘山道等。 古道路考古,是中国田野考古的薄弱环节。多年来对于秦直道的研究,仅限于史料考证和实地踏查,几乎从未进行过考古钻探和发掘。这次考古发掘,是对秦直道遗址及其上下山盘山道的首次大面积发掘,具有突破性意义。 秦直道全程,上下山、过河(较大的河)有六、七次,遗留下来的上下山盘山道和过河遗迹也有六、七处。此次发掘地点是上述遗址中最典型、保存较好的一处。对于了解以山脊和高地布线的秦直道如何解决上下山和过河的难题,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秦直道中段的走向,学术界一直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走陕北,其二认为走甘肃。此次发掘,以多处准确的地层叠压关系,第一次卡住了秦直道的绝对年代,为前一种观点的确认提供了科学依据。 鉴于秦直道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方已将这段高速公路改线,为子孙后代永久保留了这段秦直道。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