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是合阳县民间普遍流行的传统工艺美术之一,俗称“绣花”或“扎花”,尤以东乡、东南乡和西南乡为多,工艺水平亦高。农村姑娘十多岁就开始学画花样、绣花,技艺超群者被誉为“巧姑娘”。
刺绣的普遍流行是由于人们对美的追求。所谓“锦上添花”;又饱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刺绣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大到官宦人家的礼服、演戏的戏衣、寿屏贺幛、婚丧轿帏,小到钱夹、挎包、搂肚、兜肚、枕顶、鞋、帽等等,总之。能绣上花的物件都不遗漏。
合阳民间刺绣富有民俗内涵,什么物件上绣什么图案,大都约定成俗,如送给老人的耳枕顶上多绣寿桃松鹤,祝其长寿;陪女的花摔子上绣“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小娃背心上绣“麒麟送子”、“莲里生子”;寿衣、送葬围裙上绣“八仙”、“五福捧寿”、“鹿鹤同春”,屏障上则绣寓意吉祥富贵的“凤打牡丹”、“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
民间绣花时旧日多用木制的方形或长方形缯子,建国后又有了竹制的圆形缯子,又称“手缯子”,轻巧方便。先把绸缎等用料绷在缯子上,再描画上要绣的图案或贴上用纸剪好的图案,用穿上五色彩线的绣花针来回刺绣,要求非常认真,一丝不苟。民间刺绣也有许多针法,以便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如用上下结构去绣,叫短针法;以往复经纬排列之法去绣,叫直纹绣。在丝线色彩的调配上也有许多讲究,只有具有灵气的妇女才可熟练掌握,并有独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出现机绣,即使用缝纫机绣花,不但大大提高工效,而且使绣品更为丰富多彩。马家庄乡的车引花就在实践中总结出打格绣、长针绣、拾沿绣、拉针绣、调节绣、包绣等针法,而且在县东南乡首先办起了刺绣社。
世纪交替之际,民间艺人们大胆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地刺绣技艺,使机绣技艺提高到 一个新水平,尤以仿国画绣法获得极高的声誉。既可绣出工笔效果,又能绣写意国画,水墨效果极佳,乍看以为是装裱好的国画,细观方知是刺绣作品。近年来合阳民间机绣多次参加各种展览并已打进市场,得到很高的评价。其中佼佼者有“玉叶绣艺社”、“彦丽绣艺社”、“汉唐绣艺社”等,作品远销京华、西安等地,并被作为礼品带到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