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的陶瓷产品主要有陶器、瓷器、砂器、瓦器四大种类。境内出土的原始社会“人面陶俑壶”及汉代的陶盘、陶盆、陶罐等器皿,证明洛南人利用陶土资源从事陶瓷业生产的历史相当久远。 陶器 亦称粗瓷。分布于兑山、石坡、保安等地。主要设备有制坯窑、轮盘、烧瓮窑等,其采坩、碎料、配方、炼泥制坯、上釉、焙烧,全系手工操作。品种有大瓮、小瓮、大小海子、撮口瓮。清及民国时期比较盛行,建国后多由外地购回,本地瓮窑先后停产。 砂器 为洛南传统器具。分布于八里桥乡一带,主要设备有石轮盘、土平炉、木风箱及模具。以耐火土和煤渣配制泥料,手轮控制,晒坯上釉,明火炉逐个焙烧,然后盖于盆下,用松柏叶沤色。品种有砂锅、砂罐、火锅、砂壶等,产品畅销外地,久享盛名。 瓦器 主要分布于石门、石坡、兑山、保安等地。品种主要有瓦罐、瓦盆、瓦缸,价格低廉,农村使用普遍。 瓷器 设备及工艺略与陶器相同,人力采挖陶坩,畜力碎坩,耙泥,手轮制作成形,绘花,上釉,土窑焙烧。民国时期建有老君庙、西寺、强岭、雷坪4个窑场,年产10万余件,生产碗、罐、盆、杯、壶等,行销县内外。 建国后,从事陶瓷业生产的户数和人数逐年增加,据1955年统计,全县有20户,112人从事陶瓷业生产,年总产值3.9万元。1958年,洛南县在八里桥公社大柳树大队建起耐火材料厂,主要生产耐火砖,并设陶瓷车间,从农村招聘4名有陶瓷生产技术的师傅,带徒12名,年产陶瓷器万余件。1961年改为商洛地区洛南县陶瓷厂。1964年,因产品质量较差停办。1969年重新恢复洛南县陶瓷厂。1988年职工增加到285人。为提高产品质量,改黑釉陶瓷为白陶瓷。先后投资182.2万元,于1981年建成现代化生产线,设计年产陶瓷百万件。主要产品有餐具、茶具、酒具、包装瓷器、工艺瓷器、电瓷器、美术瓷器等60多种,行销秦、晋、豫、鄂深受欢迎。1982年以来,研制出的钛黄瓷器,色调柔和均匀,装饰淡雅,朴素自然,风格独特,造型美观,1984年被评为商洛地区优秀产品。此年5月参加全国第一届旅游产品展览会,《陕西日报》、《中国陶瓷》等报刊均作过报导。1987年,该厂根据国家“星火计划”扩建低温节能陶瓷锦砖生产线。1988年12月投产,配制原料造粒设备16台,锦砖压形设备8台,新建20立方米推板窑1座,形成10万平方米生产能力。1990年,产日用陶瓷器125.76万件,总产值达201万元,实现利润5.42万元。1991年后,因产品滞销,企业出现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