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内,历来畜牧业发达,多产皮毛,不仅行销全国各地,且为外贸出口的主要商品,在全县经济与人民生活中居主要地位,被誉为“老三宝”之一。尤其西部地区出产的九道弯弯白二毛皮,更享有盛誉。 远在周秦时期,境内为多民族杂居区,家畜野兽的皮毛已成为人们衣着居住的主要原料。清《定边县志》记载,定边多产黑、白羊皮、狼皮、狐皮、羊绒、羊毛毡等。还说“……羊毛、羔皮为特产,质色之良,不让北美,南奥”。岁销诸色绒毛20余万斤,皮张8万多张。民国年间,年产皮张6万余张,绒毛30余万斤。民国25年(1936)定边解放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奖励耕牧,皮毛生产大发展。据国民35年(1946)三边贸易分公司统计,全县仅白二毛皮就收购2万余张,制成裘衣2700多件,行销后,盈利占全县商品总利润的25%。对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支援抗日战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战争破坏生产。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县内牲畜损失较大。皮毛主产无多。新中国成立后,皮毛生产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并有所发展。1965年,全县年产仅山羊皮达73300余张,牛皮6160多张,绵羊毛27万余斤。由于大量垦荒种植,畜牧业颇受影响,皮毛产量亦减少。80年代以来,随着细毛羊和白绒山羊大量增加,不仅绒毛产量大了,而且质量大为提高。近年来,京、津、沪、宁等地来定边采购绒毛皮张的客商,络绎不绝,其中一部分转输出口。史书记载,定边皮毛西夏时期就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军事。西夏驻盐州的军队,多“织毛为幕”,取代了过去的皮革幕包。档案记载,清代定边驻军均备有毡制营幕,御寒防弹,优于丝绵织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驻防定边的军队因供给奇缺,冬季往往就地取材,以皮毛自制衣被、鞋帽,补充军需。 皮毛历来为县民生活之必须品,人们的衣被多赖以皮毛。过去,几乎家家有皮褥子、皮衣、毛毡、绒毡,就连绸布面料缝制的衣被,也多以绒毛为絮。不论老幼男妇,人人有皮袄、毛袜、毡鞋、皮帽,有的人甚至有大小皮袄数件。人们不以有无皮毛衣被为盈虚,而以有无丝绵衣物论贫富。
品类 一 皮张 县内从古至今,皮张基本有两类,即野兽皮和家畜皮。其变化过程是:前者由多到少,后者则由少到多。分述如下: (一)野兽皮。据传,县境内,历史上曾有狼皮、虎皮、豹皮、野猪皮、野牛皮、野马皮、野驴皮、黄羊皮、狐皮、野兔皮等。20世纪50年代尚可见一二张狼皮、黄羊皮。今只存狐皮、野兔皮,所产无多。野兔皮全年均产,秋、冬季节较好。狐皮产于冬季,故有“冻冰狐子”之说。狐皮色泽光艳,质地优美,价值昂贵,过去小康之家用来制做衣领,殷实富户用来制做褥子或大衣。 (二)家畜皮 山羊皮 清代至民国时期,除县民自用外,年约行销三四万张,现在年产约六七万张。分布较为普遍。大致分为3种: 1.绒皮 为秋末冬初宰杀的山羊皮,靠皮板有一层薄绒,毛长。 2.板皮 为仲夏至初秋宰杀的山羊皮,全为粗毛,无绒层。 绒皮和板皮的特点是毛不沾,防潮防风性能好,多制做皮衣。20世纪末,全县年产板皮10万张。 3.猾皮 为山羊羔皮,产于春末夏初,毛细有花,多作皮衣。本县特产。 绵羊皮 清代至民国时期,多为县民自用,作皮衣御寒,行销不多。现在年产数万张。主要产于滩地区。一般分为5种: 1.胎皮 为产后即死亡的羊羔皮,毛短板薄,可做小件皮衣。 2.二毛皮 为一至两个月的羊羔皮,毛色洁白弯曲成穗,经久不沾,俗称“九道弯弯白二毛”。县内特产,蜚声全国,出口佳品。过去,凡本地富户或外来商贾、官吏,无不购置。年仅生产数百件。产于县西南山畔和北滩地区,以红柳沟、盐场堡产品最佳。90年代至20世纪末全县年产二毛皮3万张。 3.七月皮 为农历七月宰杀的绵羊皮,毛短板薄,制作皮衣,既防寒又轻柔。 4.冬皮 为农历八月以后至初冬宰杀的绵羊皮,防寒性能优于七月皮,较厚重。 5.细毛羊皮 为新中国以后新引进的绵羊品种,毛细长而厚。其皮制作大衣,厚重保暖。 牛皮 一年四季均产,以南部山区为多。其特点是张页大,质地优良。为制作皮鞋和车马逸具的上好原料。90年代之后,随着耕牛的渐少而稀缺。 狗皮 为冬季宰杀或勒死的狗皮,毛长绒厚,防潮御寒,是制作褥子和皮暖鞋的上好原料。 其次,县内家畜皮张还有驴皮、马皮、骡子皮、猫皮、兔子皮、獾皮等。后来还有猪皮上市。 二 绒毛 县内绒毛全赖家畜家禽。主要是羊绒和羊毛。其他绒毛出产甚少。全县到80年代之后至2000年,年产羊毛156万公斤,产羊绒7.8万公斤。 (一)羊绒 羊绒有两种,即紫绒和白绒。 紫绒为黑山羊所产,是县内传统的羊绒。每只山羊年产绒三四两。过去除县民制毡制帽和被褥充絮所用外,其余销售转输,清朝末年岁约行销四五千斤,民国年间最多年可达数万斤,新中国成立后,行销最多达十多万公斤。80年代,由于市场开放,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的紫绒,转输定边易卖者不少,年交易数十万斤之多。 白绒为白山羊所产。过去出产很小,年仅数百斤。80年代,从外地引进白绒山羊,每只羊年产绒可达350克~400克,有的可达500多克,产量大增。以白湾子、王盘山等乡镇最多。 无论紫绒和白绒,每年只在夏至前后搔一次。办法是:先以剪刀剪去长毛,然后用搔子将绒搔下即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