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起源于何时?从《神农本草经》载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原名荼)而解之”。由此可知,茶的发现和利用迄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据《诗经》、《尔雅》、陆羽《茶经》等记载:茶,古称为“荼”,后称“茶”,亦称“槚”、“蔎”、“茗”和“荈”。此外,还有“葭荼”、“苦荼”、“酪奴”等称呼。
《诗经》中有七首诗写到了茶!《诗经·邶风·谷风》中有“谁胃荼苦,其甘如荠”、“采茶新樗,食我农夫”(樗音出,椿叶);《诗经》在《出其东门》中说:“有女如荼”,把见到的妇女,比作又轻又白的荼花。“荼”是我国中唐以前对“茶”的主要称谓,现今的“茶”字源于“荼”字。
正如中国书法大师启功有诗云:“古称荼苦近称茶,今古形殊义不差。
而茶产地正式见诸文字记载则是汉中《华阳国志》云:周武王伐纣时,巴蜀(秦巴山地)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之珍品,是茶的最早记述。由此证明,陕南及周边广大地区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且一直作为贡品载入史册。
按照唐朝的茶产地,陆羽《茶经》中的道名和道界,山南道:大致是今四川嘉陵江流域以东,陕西秦岭、甘肃蟠冢山以南,河南伏牛山西南,湖北郧水以西,自四川、重庆市至湖南岳阳间的长江以北地区。再按《茶经述评》中的注释细分:梁州,在今汉中包括安康、陕西西乡、镇巴、城固、汉台、洋县、勉县、宁强及商洛南部地区等整个汉水流域。
按照唐时把全国行政区域划分为十道,也就是现在省级行政区,地域过于宽阔,为便于治理又划分出:山南东道,治所在襄阳;山南西道,治所在汉中(包括了古金州等,今安康市辖区等)。
山南东道茶文化历史不详,在此不表。打开山南西道的汉中、安康的地方志,均有以茶为珍品,向朝廷作为土贡纳贡的史载,正如《华阳国志》所载,秦巴山区茶历朝均是贡品,不过在唐朝,更是名噪一时。据汉中市茶专家李大算所著《陕南(西乡)茶话》一书所考所载,唐朝文武百官以饮山南道茶为时尚,尤其是嗜好西乡的“团月”、“毛尖”茶为甚。从而使山南道茶在大唐王朝空前强盛、繁荣下,声名远播,成为大唐士、庶喜爱的国饮。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山南道茶:其核心就是汉中仙毫--西乡午子仙毫也,包括古金州茶(今安康紫阳茶系列)。
这个中国古名茶之后,注定有着不同凡响的“贵族血统”和“名门之后”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环境、地理的渊源。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