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又名蜜、蜜糖、蜂糖,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和意蜂所酿的蜜糖。 凤县气候适宜,蜜源丰富,历史上有养蜂的习惯。唐、宋时代,曾作为朝廷贡品。主要蜂种是中华蜜蜂,俗称土蜂。其特点是适应性强,工作勤奋,嗅觉灵敏,善于采集零星蜜源,翅膀长,飞行速度快,自卫能力强,产蜡量高,适于山区饲养。 长期以来,本县农民一直沿用土法养蜂,将圆桶蜂箱置于屋檐、土崖下或树杈上,春天收蜂,秋冬毁蜂取蜜。每箱年产蜂蜜5~7.5公斤左右。1964年后,县畜牧兽医站多次举办新法养蜂培训班,推广中蜂过箱饲养和科学取蜜方法,新法养蜂遂在全县逐步普及。1966年全县新法养蜂达2406箱,1989年达到4295箱。新法养蜂,易管理,繁殖快,群势大,每年取蜜4~5次,每箱产量达20~40公斤。 1941年凤州邓乙黎从西安引进意蜂20箱,饲养至建国前,宝(鸡)成(都)铁路通车后,历年均有浙江、江苏、四川、山西等省和本省外县的蜂农转场来本县定地放蜂。1977年达10万余群。1982年全县收购蜂蜜233500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凤县蜜源植物极为丰富,约有300余种,其中最多的为狼牙刺。狼牙刺蜜洁白纯净,营养丰富,是蜂蜜中的上品。漆树、椴树、刺槐、荆条、倒钩牛、油菜、玉米亦是主要蜜源植物,分布面大,花期集中,适于大批蜂群利用。 蜂蜜最重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两者含量合计约70%,此外尚含少量蔗糖、麦芽糖、糊精、树胶,以及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植物残片(特别是花粉粒)、酵母、酶类、无机盐等。既可食用,又可作饮料、食品、香烟、油墨、化妆品的添加剂。药用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功效,又是中药丸剂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蜂蜜历来是本县重要外销农副产品之一,主要供外贸部门加工出口,其余销往西安、宝鸡等地。 养蜂的副产品有蜂王浆、花粉、蜂蜡(黄蜡)、蜂子、蜂毒、蜂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