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属担子菌类,木耳科,寄生于接骨木、桑、榆、青冈木(栓皮栎)基干上。子实体形似人耳,大者6~9厘米,内面呈暗褐色,平滑,外面呈淡褐色,密生柔软的绒毛。子实体湿润时呈胶质,有弹性,干燥时带革质,质脆易折,呈不规则的块状,多卷缩。以水浸泡则膨胀柔润而透明,表面有滑润的粘液,气微香。不同大小的子实体簇生一丛,表面子实层中的担子埋于胶质中。担子分隔,通常由4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有一孢子梗伸出,孢子梗顶端各生一担孢子。 木耳每500克含蛋白质53克,脂肪1克,糖32.5克,粗纤维35克,灰分29克,钙1785毫克,磷1005毫克,铁925毫克,胡罗卜素0.15毫克,硫胺素0.75毫克,核黄素2.75毫克,尼古酸13.5毫克,营养丰富,系食用佳品,药用亦广。性味甘平,有凉血、止血、治伤风、血痢、血淋、崩漏、痔疮等功效。据现代医学证实,黑木耳含有抗脂、抗癌物质,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因此多食、常食黑木耳有减轻、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效果。 本县以产黑木耳最负盛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生产习惯。此外,还有白木耳,数量较少。过去主要靠天然生长,每年冬季,山区群众将青冈木伐倒锯短(1米左右),搭人字形木架,置于潮湿地带,或将砍伐木料的稍头弃于林中,经过一定时间,木质上就有木耳长出,夏秋采摘,晒干即可出售。 70年代初从外地引进人工点菌黑木耳生产技术,县农副产品公司首先开办菌种厂,生产木耳菌种。他们送货下乡进行宣传,并实际操作,给农民传授技术。这一技术遂在全县推广,改变了过去广种薄收,靠天收耳的落后状况。后又推广坑道木耳生产技术,使木耳生产得到很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