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初冬时节,漫步西安街头,可见大街小巷,随处都有卖糖炒栗子的小摊。一尊大煤炉,炉火通红,上置一口大铁锅。市摊前立着一块十分醒目的大招牌:陕西特产——镇安大板栗。那卖炒栗者,多为青壮汉子,手执长柄大铲,不停地在铁锅中翻转飞舞。那神情,那姿态,如玩武术。一边炒栗,一边乘热出卖。一颗颗棕红油亮的大栗子,甜香扑鼻,令人垂涎。 西安糖炒栗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炒货食品。其所用原料栗子为陕西著名特产——镇安大板栗。 板栗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均产,但尤以镇安大板栗最为有名。镇安大板栗主要产于陕西秦岭山区的镇安、柞水、长安、丹凤、山阳、宁陕等县。以镇安县产量最多,质量最佳,故名。久负盛名的“栗乡”陕西镇安县各地均出大板栗,以石镇和回龙较多。全县板栗栽培面积5万多亩,其中有3万亩板栗林带,年产量80多万公斤。镇安板栗树早在周代已有生长,历史悠久。如今,商洛地区已发展到41.5万亩,建成板栗基地11.4万亩。镇安大板栗是用家板栗树与野生芽栗树嫁接而成。品种优良,素以颗粒肥大,栗仁丰满,色泽鲜艳,玲珑美观,湿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较强,甘甜芳香,含糖量高,营养丰富而著称于世。生食脆甜,熟食糯香。据林业部1960年考察,在镇安县梓桥沟发现一棵栗树元老,已2000余年,仍健壮旺盛,奉献不已,年产板栗40多公斤。镇安大板栗,1960年被林业部正式定名为全国优良品种,为众多栗中之佼佼者。 栗子既是“干果之王”,又是果、菜、粮、药。在古时,常与李、杏、桃、枣并列为“五果”。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古时候,有一家穷苦人,住在大地主的一间破房里。那年庄稼颗粒无收,孩子们饿得哭啼不止。慈祥的父母急得肝肠寸断。后来,孩子不哭闹了。细心的母亲仔细观察,发现他们整天抠墙土吃。原来,那墙土是用栗子粉做的。地主为了备荒,把栗子蒸熟磨面,脱成砖坯,晒干砌墙。由于栗子的救人之功,引得无数文人对它挥毫泼墨。汉代的蔡邕、晋代的王曦之都曾写过《栗赋》。后来的文人墨客对它更是颂扬备至,屡见于诗文。杜甫有“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睹梨栗”。范成大有:“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等诗句。陆游在一首诗中写道:“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时”。就是写他早年在京为官时,以栗充饥的情景。在旧社会,栗子不知拯救过多少劳苦大众的生命。直到现在,栗仍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身价不减当年。 镇安大板栗,已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