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有很多以粉条为主要原料的特色吃食,如三鲜粉汤、羊血烩粉、油粉蒸饺、蛋粉韭盒等等,都是谁听谁爱的美食。陕北粉条,又数清涧县出产的手工粉条晶莹透亮、入口滑爽为上品。 清涧粉条好,是因为这个地方水甜人实在。每年冬季农闲,清涧大多数农户都会挑选最好的土豆滤制粉芡,加工成有圆有扁、有粗有细的粉条。村村落落,一挂一挂银丝般的粉条晾晒着,织成一片雪白的世界,构成冬天清涧特有的一景。在十几年前的清涧,冬春两季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除过土豆、白菜、萝卜这三大样外,再没有其它的蔬菜。只有个别家景稍好的人家,还会在临近过大年时生些豆芽,磨点豆腐。一般来说,耐贮易存、味美可口的粉条就成了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酬宾待客时必不可少的首选之物。而用粉条做菜,也就成了清涧人的拿手好戏,肉炒粉、猪肉撬板粉、猪肉炖粉条、酸菜粉熬肉、小炒猪肉粉,多不胜举。均以粉条为主,配料大同小异,却烹调出色、香、味各不相同的菜肴。单听那些菜名,明白实在,不藏不掖,容不下半点虚情假意,把清涧人热情爽直、质朴厚道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作为清涧人,粉条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十多年前吃过的一碗“金线吊葫芦”。那会儿,我在外地一所卫校上学,寒假期间,与同班又同乡的一个叫小菊的女同学约定,到她乡下家里去“吃粉条”。记得那天下着雪,走到那个叫白李家河的村子里,小菊全家人早已在硷畔上迎着。刚进了门,不由分说就被推到烧得滚烫的热炕头坐下,小菊一家便一齐动手,叮叮当当做起了饭。不大一会儿,就见小菊抿嘴偷偷笑着,把一只热气腾腾的大瓷碗拥到我手里,旁边小菊只有十来岁的弟弟在大人们的呵斥声里跳着脚直喊:“金线吊葫芦了!金线吊葫芦了!”我用筷子在碗里一挑,碗底竟是那时只有招待稀贵客人才用的头茬麦面皮儿饺子,上面堆着我最喜欢吃的用酱炒成金黄色的细粉条,喷香扑鼻。“金线吊葫芦”的香味加上小菊全家的热情,让我就像云里雾里飘着一样,只觉得此味只应天上有。 开学后,我同几个家在农村的要好同学说起在小菊家“吃粉条”的经过,不料竟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大傻子,这下你可麻烦了。那是人家招待女婿客才给吃的饭呀!意思就是要用粉条‘金线’把你的人拴住,用饺子‘葫芦’把你的心收住!”我如梦初醒。时过境迁,但那“金线吊葫芦”的味道和神话般美好的意境,却还是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如今,在清涧县城郊已建有近百个蔬菜大棚,一年四季各种各样鲜菜不断,而清涧粉条还是热销不衰。有些菜容易让人吃腻,唯有粉条,无论凉拌热炒,蒸煮烩炖,四季皆宜,让人百吃不厌。唯一的变化,就是人们在钟爱手工粉条够筋够韧有嚼头的同时,也开始喜欢选购清涧一家饮食企业自行开发生产的优质速食粉条,这也许是清涧人为了适应和追赶现代生活快节奏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