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陈列室
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这些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当时为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以及永久保存,就把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以供校对。《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第二陈列室
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内容上,《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书法价值上,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无一不是从古至今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其中僧怀仁花费24年心血,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的《圣教序碑》,再现了书圣王羲之秀劲超逸的书风,加之碑文由唐太宗作序、唐高宗作记,颂扬了卓越的佛学家玄奘,又有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被誉为“三绝碑”。
第三陈列室
陈列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
第四陈列室
陈列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
第五陈列室
陈列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其中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资料,并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一定价值。
第六陈列室
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元赵孟頫的、明董其昌、清康熙帝及林则徐所书的石碑等,都是难得的珍品。
第七陈列室
陈列的是清代用《淳化秘阁帖》复刻的碑石,共145方。石刻两面,其内容有历代封建帝王、名臣及书法家的各种字体,更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字。是不可多得的名碑帖。
石刻艺术室
陈列了西汉至唐代的圆雕、浮雕、线刻等石刻艺术品60余种,是碑林博物馆把散存在陕西各地的大型石刻集中于此而建立的展室。
开放时间
夏季:8:00—18:45,18:00停止售票;
冬季:8:00—18:00,17:15停止售票。
门票
旺季(3月1日—11月30日):75元;
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底)50元。
1944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西安碑林,负责全省各地的文物,同时监管碑林前的孔庙。
1949年5月20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接收。
1950年5月,由于陕西划归西北大区管理,改名为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
1952年1月又改名为西北历史博物馆。
1953年3月,孔庙被扩充为馆区。
1955年6月,由于西北大区撤销,西北历史博物馆又归属陕西省政府管理,馆名定为陕西省博物馆。
1963年陕西省博物馆的西安石刻艺术是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内容为陕西历史、石刻艺术和碑林。由于陕西是个文物大省,境内出土文物数量巨大,为了解决西安碑林馆舍的局促,陕西省文化局和省博物馆从1977年开始筹建新馆,新馆既是现在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原陕西省博物馆即分成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碑林博物馆两馆,互不隶属。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