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气候垂直变化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为268天,年降水总量1066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682.8毫米,降水多集中在6—9月,夏季多发洪涝。最低海拔277米,最高海拔2522米。境内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汉江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汉水,两条河水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加上蒿坪河川道,从而形成了紫阳“三山两水一川”的地貌特点。
境内水资源丰富。汉江、任河这里交汇,形成了独具一格“鸳鸯水”景观。全县大小河流 104 条,可利用水域面积 5.5 万亩,是水产开发的理想之地。
生物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以茶叶、厚朴、烤烟、柑桔等为主的生物资源,在全国久负盛名。土壤富含硒元素,平均含硒量0.49ppm,生长的动植物硒元素含量高,是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区之一。 紫阳县所生产的各种食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既是功能食品,又是绿色食品。紫阳富硒茶在唐朝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在清代紫阳毛尖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而享誉全国。2012年4月,紫阳富硒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荣登“中国十大富硒品牌”榜首,成为全国第4枚同时具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品牌价值攀升到11.18亿元。紫阳富硒茶自开发投放市场以来,颇受国内外广大茶饮者的青睐,连续获得国际国内20多项质量大奖,被誉为21世纪健康佳品和绿色保健饮料。全县现有茶园17万亩,累计建成茶叶加工厂233个,其中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4个,初制茶叶加工企业70个,名优茶加工厂149个,26个茶叶企业、茶厂获得QS认证。2012年,全县产茶3811吨,实现综合产值6.2亿元,茶业综合收入10亿元,彰显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厚朴、烤烟、魔芋、柑橘等产业快速发展。现已启动建设10个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大水面养殖3000亩、魔芋3万亩、烤烟6227亩、厚朴5.2万亩、设施蔬菜2000亩,建设万头养殖场3个、千头养殖场13个。富硒食饮品开发初显成效,富硒豆干、辣酱等特色产品陆续入市。
矿产资源潜力巨大。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 23 种。其中瓦板岩的质量与储量堪称世界之最,被公认为是当代建筑材料之瑰宝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美、法、英、澳、日等国家,倍受外商青睐,紫阳蓝黑板石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毒重石矿为全国稀有的第二大矿床,储量450万吨,是生产钡盐系列产品的优质原料;锰矿储量760万吨,亟待开发;无烟煤、石煤等燃料矿产储量为3.6亿吨;以钛、铌、铁,为主的其他金属矿产和以玉石、石灰石、大理石、粘土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储量也极为丰富。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秦巴山色、汉水风光、茶乡风情、擂鼓雄奇、任河漂流、瀛湖碧波、民俗民居、民歌茶艺,兼具南北风格,融汇秦楚神韵,让人留恋忘返。
紫阳交通条件便利、通讯便捷。襄渝铁路、包茂高速、紫渔310省道穿境而过。全县通村水泥路达到1780公里,公路通村率达到100%;以县城为中心,以各镇为支撑,以村组为节点的干支相邻、辐射城乡、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体系逐步建立。安康火石崖水电站建成后,县境内的汉江主要航道大为改观,形成总长130公里的库区水运航道网,与铁路、公路形成联合运输能力。全县户户通电,村村通电话、通电视、通调频广播,所有集镇通有线电视,60%以上的行政村接入了互联网。移动通讯覆盖21个镇,覆盖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