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地理位置】 石泉县地处陕南中部(东经10�80′18″~108�28′42″、北纬32�45′57″~33�19′56″之间),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县境内全长58.5公里,流域面积1051.8平方公里,地形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东西直距42.75公里,南北直距63.05公里。 【地形地貌】石泉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南北重峦叠嶂,中部河流纵横,呈“两山夹一川”之势,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秦岭山高坡陡,南部巴山山势稍缓,多呈浑圆状山脊,中部沿汉江两岸及池河下游,系在第三纪断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串珠式河谷小盆地,俗称“坝子”。山势北高南低,多呈“V”型和“U”型峡谷,一般海拔400~1400米,坡度30�~50�。最高为北部云雾山(2008.9米),最低为南部石泉嘴(332.8米),相对落差1676.1米 。 【气候特征】石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季雨量少,气候较温和,夏季气温较高,秋季湿润多雨。主要气象资料为:年平均气温14.5℃,年极端最高气温41.4℃,年极端最低气温-10.8℃,年平均气温14.6℃,气温年较差25℃,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0℃,年平均相对湿度 73 %,年平均降水量873.9mm,最大冻土深度 8 c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自然条件具有南北过度色彩,而以南方特色为主,又兼有垂直差异明显的特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温和湿润,灾害性天气频繁。在时间分配上,季节差异大,配比不协调。春季升温快,不稳定,冷暖变化大,常有寒潮、霜冻、大风和浮尘天气。冬季受蒙古高压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影响,天气较冷,降雨量少,多干旱;春季暖气团逐渐增强,气温渐高,晚春多阴雨;夏季受蒙古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集中,局部洪涝,常有伏旱和夏旱发生;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发生,阴雨连绵,常伴随低温,10月份后,气温迅速降低,降水量减少。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石泉矿藏、种类繁多,分布比较零散。金属矿产中,主要有赤铁、磁铁、褐铁、猛、铜、铝、锑、钒、钛;非金属矿中,主要有石英石、白云母、磷矿、长石、石棉、大理石、石灰岩;能源矿产有厂炭、泥炭、少量无烟煤。矿产中,以非金属矿产最丰富,储量较大,有近期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为石英石、钒钛磁铁、石煤、大理石、石灰石。 【植物资源】全县有树种共51科,87属,134种。其中用材林树种68种,经济林树种35种,观赏树种7种,其它24种,针叶林树种12种,阔叶林树种98种。 【动物资源】石泉属秦巴山地的动物区系,在动物地理位置上,又属东洋界动物区系,因县境处于东洋界的北部边缘地带,在动物区系的组成上,有一部分与北界动物渗入,使得区系物种丰富,结构复杂多样。其中野兽类有熊、鹿、獐、麂、野猪等20多种;野禽类有金鸡、石鸡、雉、布谷鸟、杜鹃等46余种;另外还有水生物、昆虫及其它100多种。 【水能资源】石泉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共456条,总长1700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14公里。其中,流域面积0.5~100平方公里以上的234条。注入汉江一级支流22条,较大的有北岸的子午河、饶峰河、池河,南岸的中坝河,富水河。石泉河流众多,落差较大,多年平均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898万千瓦(不含汉江)可开发利用量为3.178万千瓦,利用系数为0.357,现有在汉江干流上开发的两座水电站(石泉水电站、喜河水电站)和支流上已建成的6座水电站。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