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政府基本情况 地址:绥德县城关镇小街4号 邮编:718000 电话:5621369 传真:5622187 网址:http://www.sxsd.gov.cn/ (二)县情概况 绥德县位于榆林市东南部,东邻吴堡,西邻子州,南接清涧,北连米脂,东北与佳县接壤,东南与山西柳林县隔(黄)河相望。县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51.6公里,总土地面积18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9万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608米—1287米,境内为典型的峁梁状黄土丘陵沟壑区。年降雨量486毫米,年平均气温9.7摄氏度,无霜期165天,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境内较大的河流有黄河、无定河、大理河、淮宁河、义合河,其中无定河和大理河在县城交汇,形成“二水绕城、十桥飞架”的城市景观。全县辖4乡12镇,661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4人。 绥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天下名州”、“秦汉名邦”、陕北“旱码头”之美誉。早在仰韶、龙山文化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代曾长期设立郡、州等县级以上建制,名将能臣在此驻守主政。秦太子扶苏、大将蒙恬在这里驻守长眠,汉代名将李广在此戍边御敌,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汉武巡边都从这里经过,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故乡。清雍正3年设直隶州。1924年建立陕北最早的共产党组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绥德警备区司令部和三五九旅司令部驻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彭德怀、贺龙、林伯渠、王震、徐向前、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民国时期和上世纪50年代前,曾是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在陕北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绥德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拥有潜在的和现实的发展优势: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绥德是榆林南部六县川面最为开阔、县城规模最大的县。计划经济时代曾是陕北地区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现在,是榆林市规划建设的三个副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陕北能源资源深度转化的重要承接地。西包铁路和太中银铁路,307国道和210国道,以及青银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榆绥高速均在境内交汇,是全省四大交通枢纽中唯一的县级枢纽。已建成榆林南部最大的火车客运中转站,拥有榆林南部最大的汽车客运站和支线客运站,汽车客运线路辐射西北各省和晋、冀、鲁、豫、京、津等地区。随着四十里铺物流园区铁路专线和义合镇铁路货站的建设,绥德的交通优势将更加明显,为发展商贸物流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岩盐资源优势。据钻探地质资料显示,绥德县位于陕北岩盐矿床的中心地带,盐层覆盖全境,储藏总量约1.3—1.8万亿吨,平均每平方公里储量6.5亿吨(陕北岩盐资源平均储量2.2亿吨/每平方公里),埋藏深度2200米,矿床厚度300米 ,氯化钠纯度高达99.8%。丰富的岩盐资源使绥德成为全国最适合发展盐化工业的地区之一。 三是教育资源优势。绥德历来重视教育,崇尚教书育人。早在明清时期,绥德就兴办了众多书院、学堂,考取的进士、举人、贡生数量位居陕北前列。1923年春,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绥德创立,尤其是1924年李子洲任校长后,最早开始在陕北大地上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影响极其深远。受传统教育影响,绥德人民普遍重视教育,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多年来,绥德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完善基础教育,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已建成2所省级重点中学,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和优秀教学人才。2007年以来,绥德县高考一、二本上线率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保持了绥德教育较好的发展势头。 四是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绥德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绥德厚重的文化底蕴、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个性鲜明的民间艺术,是举世公认的陕北民间艺术荟萃之地和代表性区域、陕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拥有非常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这里有被称为“三大宝”的扶苏墓、蒙恬墓和汉画像石群,有居陕北馆藏文物之最的商周青铜器,是《三十里铺》民歌的故乡,也是陕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闻名的黄土地艺术团、绥德汉唢呐团曾多次出国交流演出,融祭祀文化、节庆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绥德秧歌,秉承秦汉风骨、工艺精湛的绥德石雕,刚健豪放、细腻优美的绥德民歌,热情奔涌、婉转苍凉的绥德唢呐以及讲究写意、精巧质朴的绥德剪纸,都是具有原生态特色的陕北民间艺术瑰宝,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秧歌、民歌、唢呐、石雕、剪纸之乡。特别是绥德男子具有中国北方男子典型的阳刚之美,高大健壮,风骨俊逸;重义气,讲友情,敢于仗义执言;乐观放达,崇文尚武,热爱艺术,聪敏灵秀,赢得“绥德汉”美誉,成为绥德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名片。此外,诸多历史遗址、特色民居文化和绥德农家小吃也是极具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 基于对绥德发展历程的认真总结和基本县情的科学研判,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提出了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大交通带动大流通,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47亿元,较上年增长10.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9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财政总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5.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188万元,同比增长29.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5万元,较上年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5623元,较去年增长23.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19.4%,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4年,绥德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和谐、美丽“三个绥德”总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干部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在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效益、提高统筹社会发展与管理的能力、推进党的建设和作风转变三个方面着力,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篇章。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4.09亿元,同比增长8.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7亿元,同比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4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261万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4万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27元,同比增长12.3%。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