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论点使人也产生疑问。
首先,罗泌在《路史》的《有虞氏》中,介绍了舜的业绩并详细记述了其后裔传承。
舜之后代有箕氏、鲜氏、鲜于氏、直氏、虞氏、幕氏、司徒氏、申氏、屠氏、信都氏、胜屠氏、胜氏、胜徒氏、舀氏、咸氏、遂氏、须遂氏、合博、李氏、陈氏、遏氏、辕氏、爰氏、庆氏、衡氏、柳氏、铖氏、逢氏、颛氏、弱氏、杵臼氏、五父氏、驷氏、恩氏、甄氏、番氏、斗门氏、壶氏、丘氏、偃师氏、司甄氏、仪氏、敬氏、皮氏、车氏、桂氏、穰氏、汲氏、恪氏、薛氏、法氏、王氏、苟氏、光氏、纥于氏、尉迟氏、司马氏、胡母氏、胡非氏、威氏、慈父氏、无戈氏、研氏、滇氏、东氏、迷氏、铫氏等七十多氏,这么多后代,为什么偏偏会漏掉影响巨大的“华”姓氏呢?
以田晓岫的论点,“后人即以舜的名字称呼有虞氏朝族裔及有虞氏朝治理下的人民为华”,既然是这么影响重大的族称,后代诸族怎能一字未提呢?
关于“氏族首领的名称即全体氏族成员及后裔共同的名称”的说法,似乎也缺乏历史文献历史事实的支持。
确实,中国上古氏族族团有世袭族团领导名号的传统。如史传炎帝继往八代,每代虽有其名,但都称炎帝,若炎帝魁、炎帝临、炎帝承等。黄帝十代都称黄帝,但各代也应有名,只是没有记载下来。
其族称是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少昊、太吴等等,是族团族群也是其首领的称名,但少有将族群团某一代某一位后继首领个人之名而为全体族称的。
因此,舜帝有虞氏流传的名号应该是“虞”或其他称谓,其后裔建国有上虞、西虞、余虞、陈、妫、商、蒲等等三十多个,其中也没有一处称为华国的。舜的儿子商均被封在陕西商洛地区,也没称华。连名重华的舜帝的直系后代都不称华,怎么能说将其全体氏族成员及后裔共称为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