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长云先生在《上古史探研》(中华书局2002年第l版,393页)指出:
“大致到春秋战国之际,中原地区各古老部族已统一到少数几个大国的版图之下,其中北方的狄族多为晋所兼灭,西方的戎族多为秦所兼并,东方的夷族多入于齐、鲁,南方的苗蛮及华夏小国,则为楚所统一。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秦、楚二国,过去华夏各国或视之为蛮夷,但经过春秋三百年间的变动,通过各种政治、经济及婚姻、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它们自身也都实现了华夏化,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礼仪文化等方面与华夏没有什么差别。
各国之间在氏族血缘上的差别已被人淡忘,从孑子学生子夏起已谈论起‘四海之内皆兄弟’的道理。虽然尚存在着少数几个大国在政治上的对立,但这种对立也被认为是天下统一前的暂时的格局。
这就意味着我国燕山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河中下游及淮汉流域广大地区的居民,已基本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而不再有华夏与蛮、夷、戎、狄的区别。”
中华民族作为历史悠久族群庞大的复杂体系,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去解读其民族的形成史,且都有论据各有道理。本书的重点不在这里,相类似的诸多说法观点则不一一罗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