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论点较为明确的提及“族称”问题,影响颇大,连网络上也多持此说。田晓岫在《中华民族形成时代新考》一文中说:“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帝一帝舜有虞氏的名字‘华’。”
“舜名‘重华’,唐代学者张守节撰《史记正义》,释‘重华’为‘目重瞳子’,说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孔。这种解释不合情理,难以置信。‘重华’为‘重’,是远古少吴氏部落中的帝颛顼高阳氏时代担任过部落联盟世袭公职‘句芒’(木正,相当于今之林业部长)的氏族名称,亦即舜所在氏族名。‘华’才是舜本人的名字。”
“按照中国古老的氏族部落传统,氏族首领的名称即全体氏族成员及其后裔共有的名称。后人即以舜的名字称呼有虞氏朝族裔及有虞氏朝治理下的人民为‘华’。‘华’作为族称见之载籍,始于《尚书·周书·武成》,意思是指先圣王的后代。这是初始的、狭义的内涵。
而后来的‘华’作为族称,见于《北史·西域传》,意思是指所有的中国人。这是广义的内涵。以后,华作为族称从此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成为约定俗成的对全体中国人的称呼,即使迁徙到海外,也叫海外华人。”
《有虞舜帝》一书的作者也持近似观点,他认为舜名“重华”即发音近似“中华”。“舜帝建立虞国,迁都到华山下的蒲坂。有虞部族和居住在华山周围的炎黄其他部族,以玫瑰花(华)作为自己的图腾,因而被称为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