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论反论同步进行
上古历史时空跨度大,而相关历史书载稀少。所能依据的考古遗存尽管较前增多,但总量仍旧有限。因而给研究者形成困难的同时,也给予了较大的随意性。
我们在阅读很多专论或文章时往往会发现,研究者的自由度自决度,是过于放大了。有点大胆假设,不小心求证的状态。
例如某地发现民间刺绣、剪纸中有虎、龙形样,便判毒是上古虎、龙图腾崇拜的遗存,而对几千年的传承文脉却不加脉络说明。
有些研究者根据某民族的地域发音‘‘下”,与历史上夏族夏代发音相同,而认定此族便是夏族的前身。
或不依据大量的时空吻合的考古实据,便断言某处文化聚族群团突然消失,已变成数千公里之外的另一个庞大族群;或根据舜帝的名字有个华字,便断言华族之名由此而起……诸如此类的论证似乎缺乏说服力,起码是缺乏中间时空传承传播要素的描述与说明。
因此,在正论之时,必须伴之以反论、反证、反驳、反问;其精神是反思,自醒,为自己的立论先打假存真。
若研究者自己不先怀疑自己立论的真实性、可靠性、逻辑性,则受众很可能要怀疑研究人的可靠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