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今临渭区)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南接蓝田县,北邻蒲城县,东连华县、大荔县,西毗西安市的阎良区、临潼县。面积1221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766082人,辖7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26乡。是中共渭南地委、渭南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临渭区在春秋时已有县制,秦武公十年(前688)秦伐邦戎,迁其部族于渭河北(今故市镇故县村)置下邦县。东晋前秦甘露二年(360)符坚又在渭河南(今市区老城北)置渭南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下邦并入渭南。1984年元月改为渭南市,1985年列为二级开放城市,1988年陕西省在市区西设立渭南经济开发区。是关中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渭南市地势北低南高,呈阶梯状上升。由北向南依次可分为渭河平原、黄土台原、沟壑丘陵和秦岭山地四大地貌类型。境内有渭河、沈河、赤水河、零河4条河流。为汾渭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l3.6度,降水量555.8毫米。临渭区农业发达,全市有耕地120、50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88.65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1990年农业总产值23050万元,粮食总产量306494吨,棉花总产量14578吨,是全国和陕西省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和主要棉花生产基地。畜牧业以饲养牛、驴、骡、马、猪、羊、鸡为主,是全国奶山羊基地县和陕西省秦川牛、关中驴的优良品种基地之一。
临渭区有工业行业28个,已形成一个以机械、纺织、化工、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1990年辖区工业总产值58292万元,居全区之首。骨干企业有林业机械厂、纺织机械厂、印刷机械厂、红星化工厂、棉纺织厂、针织厂等。主要产品有机械、布匹、染料、中成药、锅炉、水泵、乳制品等,其中市潜水泵厂研制的l50NQ--200、500010-250型高扬程潜水泵填补了国家空白,区食品厂生产的“乐天牌”水晶饼被商业部命名为全国名特产品。
临渭区自周秦以来就是关中东部重镇,为东西交流、南北往来必经之地,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现有铁路干线l条,公路干线3条,是关中东部最大的交通枢纽。
临渭区作为县级建制,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县城在渭河南而称渭南县。
夏(约前21世纪一约前l7世纪初),传说属雍州,为有扈族活动区。
商(约前l7世纪初一前ll世纪),为丽戎国之地。
西周(约前ll世纪一前771)属畿内(京城郊区)。
东周(前770一前256),春秋时属晋。秦武公十年(前688)秦伐鄞戎,在今渭河以北置下邦县,县治在今故市镇附近的故县村。次年治郑县,辖今渭河之南地。战国时,渭南先属魏,魏襄王五年(前314)献于秦,秦王政十六年(前231)置骊邑,辖渭河以南地区。
秦(前221一前206),渭河以南属骊邑,渭河以北属下邽。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设内史,辖骊邑、下邽等。此时,北部还设有莲勺县,据《汉书·地理志》载:“当属内史”。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军进关中,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骊邑、下邽一度属之,莲勺亦当属之,二年(前205)汉设渭南、河上二郡。郑、骊邑属渭南郡,莲勺属河上郡。九年(前198)撤二郡,复隶属内史、下邽。十年(前197)七月,骊邑更名新丰。建元六年(前135),分内史为左右。新丰、郑、下部属右内史,莲勺属左内史。太翻元年(前104),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新犁、下邦、郑县属京兆尹,莲勺属左冯翊,这一年,割郑县、新丰地设密畴县(因资料所限,存疑待考)。新莽始建国元年到地皇四年(9--23),设后承烈郡,新丰、下部、莲勺各县属之。
东汉建武十五年(39),下邽并入郑县,属京兆尹;莲勺属左冯翊。密畴县,当在此时并入新丰(经五胡之乱,11失传,其名遂泯,待考),属京兆尹。建和元年(147),又恢复下邽县,改隶左冯翊。
魏(220_265),改京兆尹为郡,左冯翊为冯翊郡。新丰、郑县隶雍州京兆郡,下邦、莲勺隶雍州冯翊郡。
晋(265q16),新丰、郑县仍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仍隶雍州冯翊郡。
东晋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正月,割新丰、郑县地,置渭南县(县城在今老城北),隶雍州京兆郡。下部、莲勺仍属雍州冯翊郡。后秦时,渭南、下邦隶属未变,唯据《太平寰宇记》载:“姚苌废莲勺县”。
北魏登国元年(386),因避道武帝拓跋琏名讳,将下邽改为夏封县,迁治于雄霸城(今巴邑镇)。太和三年(479)复设莲勺县,废夏葑县人莲勺,隶雍州冯翊郡。孝昌三年(527)改渭南为南新丰县,并设渭南郡,治所迁至今城区东南四里明光原上。
西魏大统三年(574)复设下邦县与莲勺同隶属雍州冯翊郡。废帝二年(553)分设灵源、中源二县,改南新丰县为渭南县。灵源县遗址在今阳郭高家村,中源县址待考。三县均隶雍州渭南郡。
北周建德三年(574),废渭南郡,灵源、中源并入渭南县,属雍州京兆郡,同年因莲勺界内屡有“群盗”,置延寿郡,郡治在夏封县,领夏封、莲勺。
隋初,置雍州,不久改为京兆郡,渭南属之。开皇三年(583),废延寿郡。大业元年(605),改夏封为下邦,并莲勺,属冯翊郡。大业十年:(614),将下邽昌治迁到今下吉城,隶同州。《西京地理志》载,开皇十四年(594),隋文帝过渭南,见原上缺水,将县城由明光原迁至今老城。
唐武德元年(618),渭南改隶华州。垂拱元年(685)华州改为太州。神龙元年(705)又复为华州。天授二年(691)七月,析渭南、庆山置鸿门县,县治在灵口镇。同时设鸿州,领渭南、庆山、鸿门、高陵、栎阳等县。大足元年(701)废鸿州及鸿门县,渭南属雍州。开元元年(713),渭南隶京兆府京兆郡。自武则天垂拱元年将华州改为太州后,州名几经更改,下邦县隶属未变。开元元年(713),改华州为华阴郡;天宝元年(742),州废郡存;乾元元年(758),又改为华州;上元二年(761),再改为太州;宝应元年(762),复名为华州;宝历元年(825),复为太州;乾宁四年(897),改为兴德府;光化三年(900),为华州。
五代后梁时,渭南隶大安府;后唐、后晋、后汉一直隶京兆府;后周显德三年(956),改隶华州。下邽县一直隶华州。
北宋建隆元年(960),改华州为镇国军;至道三年(997),设陕西华州路华阴郡,下邦县一直隶属华州华阴郡。
金皇统二年(1142),改永兴军为京兆府路,改镇潼军为金安军,渭南、下邽属之。
元中统元年(1260),改金安军为华州。至元元年(1264),并下邦人渭南9日“并管”。十六年(1279),改京兆路为安西路。二十三年(1286),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皇庆元年(1312),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渭南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奉元路华州。
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并管”名,下邽划归渭南县,县境始跨渭水南北,隶陕西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华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一月,直隶西安府。
清,隶陕西乾道西安府。
民国初年,属陕西省关中道。十六年(1927),撤道,属省直辖县。二十八年(1939),在大荔县设第八行政督 察区,辖渭南等县。
1949年5月,渭南县解放,隶陕甘宁边区政府渭南分区。1950年5月,改为陕西省渭南分区。l956年10月,撤销分区,由省直辖。1959年元月1日,华县、华阴、潼关并为渭南县(称大县),直属省辖。1961年9、10月间复设渭南专区和华阴、华县、潼关、渭南四县。l968年9月3日改专区为“地区”,辖渭南县。
1983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渭南县改为渭南市。
1995年5月,渭南地区改为渭南市,原县级渭南市改为临渭区,隶属渭南市管理,行政区划未作变更。
原渭南县城,位于渭南县中部,南依台原,北临渭水,东西向为较平坦的渭河二级阶地,区内因沈河穿越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老城区,西部为新城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约22万人,是中共渭南市委、市政府、渭南军分区和临渭区委、区政府所在地。
原渭南县城,最初建于苻秦甘露二年(360),位于老城以北,渭河以南,周长一里零280步,高1丈。
北魏孝昌三年(527),撤销渭南县,设立渭南郡及南新丰县,筑郡、县城于明光原上。
隋开皇十四年(594),隋文帝杨坚出巡到渭南,见明光原上缺水,又令将县城迁到沈水东侧苻秦城南,即现在老城址,大业九年(613)修筑了城池。元止正二十一年(1361),元师阔廓,将城池向东开拓235步。明洪武初,县丞英云执县事,将城池四周开拓到7里,并建造城门四座,东日“拱华”、西日“望秦”、南日“通原”、北日“临渭”,东西城门上各建城楼一座。嘉靖中,知县梁沂又增建花门楼。三十四年(1556年1月23 E1)大地震中,城墙门楼倒塌。翌年,知县李希雒重修东、西、北三门,墙高27尺,池深l5尺,周长开拓到7里324步。隆庆元年(1567),崔延武修整南面城墙和城门,并建造了飞楼。隆庆二年(1568),梁许用砖砌了城墙。“行华”、西称“襟漕”、南称“抱丰”、北称“带渭”。后抱丰楼倒塌,徐吉重加修补。清顺治、康熙、雍正年间,知县尚九迁、孙蟥、黄培、朱嘉耀、岳冠华相继修补。同治元年三月(1862年4月),太平军占领渭南城,半数城墙被炮火摧毁。六年(1867),知县陶森林集资补修。十一年(1872),知县黄传绅在官绅中劝捐,建造了炮楼、城门楼、奎星楼。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七月,陇海铁路通车,渭南县城成为关中东部的物资集散地。上海等地一些商贾和当地的工商业主,相继在渭南火车站附近开办工厂,在西门街和沈河西岸兴建商业铺店和粮食集市,县城区开始向西扩展。
1949年5月渭南解放时,城区仅有2平方公里,2万多人口,几十家店铺和一些小型工厂、作坊,年产值200多万元。老城东西两面的城墙和门楼因倾斜裂缝,影响交通,先后拆除。l958年,三门峡水库开始筹建,渭南县城一度划入库区淹没范围之内,停止在城区建设两层以上楼房,县城建设处于停滞状态。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治理黄河工作会议,修改原设计方案,渭南县城被划在淹没范围之外。从此,大批地方工业和公用设施开始建设,县城建设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陇海铁路复线通车后,渭南火车站迁移到贪张村南的三级阶地上,长途汽车客运站也移到西潼公路与解放路交叉的西南角,县城建设开始向南发展。1979年以来,渭南县城被列为重点建设城镇之一,范围迅速扩大。
1995年5月,国务院批准渭南由地区改为渭南市,渭南作为关中东部由中原进人陕西的第一个地级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才真正进入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