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是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1987年5月成立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咸阳市区东半部,东西长约26.73公里,南北宽17.92公里,全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耕地23万亩,辖9办1镇(中山办、新兴办、文汇办、渭阳办、渭城办、窑店办、正阳办、底张办、周陵办及北杜镇),46个社区居委会和130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9万,农业人口15万,属典型的城郊型县区。
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核心区,《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出台后,将渭城区253平方公里纳入新区建设范围,五大新城中的秦汉新城、空港新城主要部分都在渭城辖区,占到渭城总面积的93%,在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西咸一体化”建设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在承接西安经济辐射、产业转移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文化底蕴深厚。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又是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文物荟萃,古迹众多,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全区现有各类文物点32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陕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闻名遐迩的西周陵—周陵、规模宏大的都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雄伟壮观的东方“金字塔”群—西汉帝王陵墓区、高大精美的唐陵石刻之冠—顺陵石雕、巍峨屹立的中华驰名铁塔—北杜千佛铁塔分布区内,特别是建国以来出土的许多珍贵罕见的文物,如秦咸阳城遗址出土的秦壁画—驷马图、秦诏版、陈爰金币,汉长陵出土的三千彩绘兵马俑、皇后玉玺,轰动海内外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汉阳陵彩绘裸体陶俑,汉渭陵出土的玉奔马、玉鹰、玉熊,北周武帝孝陵出土的天元皇太后玺等文物遗迹尤为瞩目。
交通便利。西北最大的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座落境内,陇海、咸铜铁路在此交汇,312国道、208省道、机场高速、福银高速穿境而过,形成了全国少有、全省唯一的集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资源丰富。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流经辖区,地下水资源蕴藏丰富,总量达11.3亿立方米;辖区内有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和大唐渭河热电厂两大发电企业,年发电能力200亿KW·H,具有丰富的电力资源;咸阳是国家命名的首个“中国地热城”,渭城处在咸阳地热带之上,地下蕴藏着一条长300多公里、宽80公里的地热“巨龙”,热流总量达495亿立方米,具有分布面积广、热储条件好、水质佳、温度高、压力大、藏量丰富等特点。
科教文卫事业发达。科教力量雄厚,二零二兵器研究所、华星电子厂等100多家科研单位、中省企业及西藏民族学院、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大中专院校坐落区内。农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齐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医疗卫生条件优越,共有医疗机构38家,咸阳市中心医院等大型医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10家,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近年来,渭城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总体要求,抢抓西咸新区建设历史机遇,不等不靠,主动融入,超前服务,及时确立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大都市新区的宏伟目标和加快“四城一园”(即秦汉新城、空港新城、北塬新城、主城区及组团城市间的现代田园)建设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服务新城就是渭城最大政治和最大利益”的理念,迅速与秦汉新城、空港新城建立了定期沟通、共同招商、共建项目等顺畅的协作机制,初步形成了“抱团发展、协同并进”的强大合力。同时,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新兴工业全面崛起,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高端服务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