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史称“甲邑”,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三原为古京畿之地,自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至今已有1560多年历史,素有“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美誉。全县总面积57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7万亩,辖11镇3个发展服务中心208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20.5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83元,在2012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监测排名中列第15位。
区位优势明显。三原地处西安、咸阳、渭南、铜川等周边大中城市的弧心位置,东与临潼、富平、阎良相连,南与高陵接壤,西邻泾阳、淳化,北靠铜川新区、耀州区,是陕西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经济腹地和省会西安的北大门。三原距西安3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20公里,境内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西黄高速、西铜高速公路纵穿南北,210国道、208省道和107关中环线纵横交错,发展区位优越,交通四通八达。
工业基础雄厚。三原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十大特色县”、咸阳市工业生产先进县,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内工业产值均居咸阳市前列。全县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60余户,产品门类80多种,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医药研发、装备制造等为主的五大工业支柱产业集群。四大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先后有杭州娃哈哈、河南白象、香港中瑞、内蒙伊利、福建达利、广东联塑、江西煌上煌等84户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完成投资112亿元,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农业资源丰富。三原是国家高效农业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陕西省农业综合实力十强县,是全国及陕西省果品、蔬菜、秦川牛等八大商品生产基地县。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20.6万吨以上;蔬菜28.8万亩,年产量88.8万吨;时令水果18万亩,年产量19万吨;大牲畜存栏5.4万头,猪存栏14.8万头,羊存栏19.7万只,家禽存栏207.8万只,全县肉蛋奶总产9.47万吨。
城市功能完善。三原是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八个“卫星新城”之一,县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15万人,是咸阳乃至关中地区人气最旺、人口最多、商贸最繁荣的县城之一。城市广场、道路、供电、供水、排水、天然气、通讯、电视光缆等配套设施完善,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价值倍增的城市资源,不断聚集的外部要素,给三原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动力和活力。
文化底蕴深厚。三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化先进县,历史名人辈出,唐卫国公李靖、明吏部尚书王恕、工部尚书温纯、理学大家马理,清代“天下第一长联”作者孙髯,清末著名教育家贺瑞麟、朱佛光,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彰显着三原深厚的文化底蕴,明清时期的学古、宏道、嵯峨、正谊四大书院驰誉关中,硕儒名士,英才济济,奠定了三原教育发展的雄厚基础。
旅游景观琳琅。三原境内现存文物古迹旅游景点36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闻名遐迩的三原城隍庙、古龙桥、兼具南秀北雄之美的李靖故居、雕刻精绝的孟店民宅、造形奇俊的文峰木塔等古建史迹享誉全国。三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400多种名特小吃久负盛誉,名冠西北。以柏社古村落为代表的关中民俗旅游和以渭北革命根据地“心字区”、“武字区”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古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及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三原县将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六坚持、六引领”的工作思路,发扬“钉钉子”精神,用改革的思维、市场的办法和创新的举措,全力加快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展望未来,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三原正在崛起,开放、勤劳、智慧、淳朴的三原人民正满怀豪情阔步迈向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