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温
安康地区年平均地温高于年平均气温。河谷川道区年平均地温为17~18℃,海拔800~900米为15℃;地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月在元月。
海拔500米以下的河谷川道两岸一般无冻土,仅在冷空气侵袭后会出现2~5厘米厚的冻土层,且夜冻昼消。个别年份出现过26厘米冻土层。自80年代以来,随着冷空气强度减弱,冬季气温趋升,冻土层深度明显减少。
在海拔800~900米,冻土层一般在3厘米左右,个别年份达20厘米。在秦巴中山及亚高山区,12月至次年2月的冻土层厚达20~25厘米,全部解冻在春末夏初。海拔1800米以上地带,常有半年的冻土期。
第四节 降水
安康地区自然降水由东北向西南逐步增多,南部多于北部,中山区以上地域多于川道丘陵区。全区年平均降水量938毫米。
年降水量在境内北部(除山区)为700~1000毫米,其中旬阳小河和白河为少雨中心;南部和西部降水量为900~1280毫米,其中任河西部是多雨区。
降水集中在7月和9月。汉水北部占年降水量的51%~56%,汉水南部占45%~48%。
年降水日数,川道丘陵区为110~120天,山区为133~150天。其中大于或等于10毫米降水日为25~33天,且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多于东部,川道东部最少,东部和北部为24~33天,西部和南部为31~35天,其中紫阳高达45天。大于或等于25毫米的降水日全区平均为8~13天,但在1979年、1983年和1984年,安康市、旬阳县、白河县年均有12~14天,其余县有16~19天。大于或等于50毫米的降水日,全区平均在1.6~4.5天,但南部多于东部。大于或等于100毫米的特大暴雨以紫阳县最多。
平利、白河、旬阳三县的雨季始于4月下旬,其余县市始于5月中旬。雨季天数为140~170天,最多达250天,最短40天。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其中紫阳高达900毫米。降水量占全年的75%~84%。1983年降水量最多,高达1431毫米。
全区蒸发量年均为1287毫米,其中汉水谷地为1260~1500毫米,其余地带为1050~1240毫米。
第五节 风
一、风速
安康地区平均风速较小,平利、镇坪、旬阳县为2.3~3米/秒,其他县市小于2米/秒,岚皋仅0.8米/秒。
全区冬春平均风速大于夏秋,以冬末和初春风速最大,10月最小。沿汉水、月河谷地自东向西风速逐渐减小,在南北山区有随海拔高度增加风速增大的趋势,峡谷大于山地。在安康地区大于或等于17米/秒的为大风,年均不足5次的有岚皋、镇坪县,5~10次的有宁陕、汉阴县和安康市,10~15次的有石泉、白河、紫阳县,在15次以上的有旬阳、平利县,大风日多出现在春夏两季。
二、风向
安康地区地面风受复杂地形影响,表现出风向的不规律性。汉水、月河川道以偏东南风为主,汉水、月河以南以偏西风为主。南部镇坪县以北风为主,北部宁陕县以西南风为主。旬阳县和安康市多东风和东北风,石泉、白河县多东南风和东风。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