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地区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5℃,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无霜期长。但因受蒙古冷高压和太平洋热带高压以及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热低压控制,多连阴雨和暴雨,有伏旱、大风等灾害性气候。
第一节 光照
安康地区地形复杂,高低悬殊,光照差异较大。
一、日照时数
在地理分布上,汉水、月河川道和秦岭山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60~1840小时,大巴山为1500~1750小时。白河县高达1836.2小时;镇坪县最少,仅1495.6小时。季节分布为夏季最多,春季多于冬季,秋季最少。每年日照时间最多月全区均为8月,最低月在2月的有汉阴、白河、岚皋、镇坪等4县,其他6县均在11月。年际变化全区最大值为550~780小时,其中汉水、月河川道及秦岭山区最大值在600小时以上,安康市、紫阳县、汉阴县在700小时以上,大巴山区在600小时以下。
二、日照百分率
在地理分布上,镇坪、岚皋、紫阳、宁陕、平利、汉阴等6县累年日照百分率平均值为34%~40%,其余4县在41%~42%之间,其中白河县为42%,为全区最高。季节分布,春季多在40%以下,秋季除白河县为38%以外,其余各县均在35%以下,春季略高于秋季。在年际变化上,汉水、月河川道海拔450米以下都有10%~40%的年份大于或等于45%;旬阳县、白河县、安康市60%~80%的年份在40%~45%之间。变化小于30%的年份,是宁陕和紫阳县各占20%,岚皋和镇坪县各占10%。
三、太阳总辐射
全区年太阳辐射总量101~110千卡/cm2。汉水、月河川道区在107~110千卡/cm2,是全区辐射量最大的地带。其中:白河县109.3千卡/cm2,为全区最大,镇坪县最小,仅为101.4千卡/cm2。每年的月最大值除宁陕县在5月外,其他县均在夏季;最小值均在12月。
第二节 气温
安康地区气温的地理分布差异很大。年平均气温等值线与地形等高线大体一致。川道丘陵区为14.5~15.7℃,海拔1000米左右接近12℃,其中秦巴山主脊年均气温2~4℃,使全区平均气温相差21.6~24.1℃。全区年平均气温递减率为每百米0.6℃,冬季和夏季分别为每100米0.48℃和0.72℃。但在秦巴山区海拔600米以下基本相同,以上随海拔升高不尽相同,上半年巴山大于秦岭,下半年则秦岭大于巴山,但年变幅均值是秦岭山区大于巴山山区;在同一高度上,春初至夏初平均气温秦岭高于巴山,盛夏到初冬巴山高于秦岭。这些差异均与坡向不同而接受太阳能辐射量多少直接相关。
安康地区大于或等于0℃的年积温,在海拔500米以下大于5300℃。其中河谷川道大于5400℃,单从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海拔1000米处接近4400℃,900米以下可满足一年两熟。
大于或等于10℃的年积温,在海拔500米以下大于4400℃,海拔1000米处3600℃。其中大于或等于10℃的初日,海拔500米以下在3月底以前,终日在11月6日前后,初日至终日间的天数为222~235天。海拔1000米处,初日在4月15日前后,终日在10月28日前后。
安康地区虽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偏暖,但仅限于初春,夏秋则相反,尤其是初秋的平均气温比东部同纬度地区低1~2℃,故本区作物只能一年两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