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气候、地形和地质构造及内、外营力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安康地区自然成土条件多种多样,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壤类型,土壤生产潜力较高。
第一节 分类及分布
土壤类型是在自然条件下和耕种措施长期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产性能和肥力水平。1980~1987年全区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表明,安康地区412万亩耕地土壤可分为6个土类、14个亚类、17个土属、118个土种。
一、潮土
主要分布在汉水、月河及其支流交汇的宽阔平缓地段,面积4.32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5%。土层厚2~3米,耕作层厚0.15~0.2米,呈灰色,粒状结构,有机质及养分的含量较高,pH值6.5~7.3,是较好的耕地,但易遭洪水袭击,按类型还可分为亚沙土和灰沙土。
二、水稻土
主要分布于河谷两岸及海拔800米以下的山间谷地,面积52.16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12.66%。可分为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和潜育性水稻土。
(一)淹育性水稻土 多为新改水田。由于土壤受水作用时间短,淋溶力不强或沙性较重,地下水较深。
发育在冲积—洪积物上的有沙田、泥底沙田、石碴田、沙底田、石沙田和泥沙田。其泥底沙田和泥沙田保水保肥,耕性较好,是较好的田地。
发育在黄褐土上的有黄泥田、死黄泥田、红土田、黑泥沙田、沙黄土田和白善土田,除沙黄土田质量较好外,其他类型质量较差。
(二)潴育性水稻土 指长期耕种的老田,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较旺盛,多为水旱轮作,肥力较高。其中锈斑沙底田和青冈泥田作物产量较高,锈斑胶泥田产量低。
发育在黄棕壤上的有山地锈斑黄泥田、山地锈斑黑泥沙田和山地锈斑沙黄土田,肥力皆好,但山高谷狭的田块由于受温度影响,产量不高。
(三)潜育性水稻土 指潜育层在50厘米以上的稻田。发育在冲积物上的主要有青沙泥田,发育在黄褐土上的有青泥田、冷浸田和锈水田,发育在黄棕壤上的有山地青泥田、山地冷浸田和山地锈水田。皆因水温低而成穗率低,产量不高。
(四)沼泽型水稻土 指地势低洼,长期积水的稻田土壤,产量低。
三、黄棕壤
是安康地区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大巴山北坡海拔1400米和秦岭南坡海拔1300米以下除潮土和水稻土外皆是黄棕壤,面积300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3%。按其性能可分为山地黄棕壤、山地粗骨性黄棕壤、黄褐土、山地粗骨性黄褐土四种。
(一)黄褐土俗称黄泥巴。包括死黄泥、血斑黄泥、料姜土、黄泥土、梯地黄泥土、小黄土、生草土、腐殖质黄泥土等土种。分布在汉水及其支流两岸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和部分低山地区。土质粘重紧实,其中除小黄土和腐殖质黄泥土的土质、肥力较好,作物产量较高外,其他均耕性较差,通透性不良。因地理位置和水、热条件较好,土层深厚,不漏水肥,改良其土壤,科学耕种,将成为安康地区粮油和林特产的生产基地。
发育在砂岩风化物上的黄褐土有薄层红土、小红土和梯地红土。红土系第三纪红色砂岩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分布在石泉、汉阴县和安康市的部分丘陵地区。其中除薄层红土不耐旱涝、作物产量低外,其余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耕性较好,适种品种较多,产量较高。
(二)山地粗骨性黄褐土 分布海拔82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区,保水保肥能力很差,作物产量较低。
(三)山地黄棕壤 大巴山北坡的黄棕壤脱钙、铁、富铝的黄化过程,远比秦岭南坡强烈,使大巴山北坡的黄棕壤为块状结构,pH值5.7~6.8,作物产量均低于秦岭南坡,但茶、竹、柑橘等林特生产条件及产量比秦岭南坡较好。
(四)山地粗骨性黄棕壤 土体多砾石,pH值6.3~6.7,水肥易流失,分布及特性同山地黄棕壤。
四、棕壤
在垂直分带上,分布于山地黄棕壤之上,是在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下多种母质上形成的。在自然植被下的棕壤,表层有暗褐色腐殖质层,开垦后土质松软,俗称“泡土”,宜种植药材。多分布在宁陕县海拔1300~2600米和大巴山主脊海拔1400~2700米的高山区,安康市桥亭、马坪和旬阳县南羊山及汉阴县凤凰山亦有小面积分布,面积约80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9.4%。
五、灰化土
分布于秦岭海拔2800米以上云杉、冷杉林下,面积小,土层多三氧化二物淀积,有机质含量3%,肥力好,开垦利用少。
六、山地草甸土
零星分布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平缓或低洼地段,面积甚小。因山区雨量充沛,气温较低,土壤常处于湿润状态,草甸植物生长茂盛,表层土壤含较丰富的有机质,pH值在6以下,但尚未开垦种植,宜改良为草场,发展畜牧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