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
夏商时期(约前14世纪)
巴族部落在汉水上游建立“巴方”,后属商王盘庚的统治范围,为庸国领地,安康从属。西周
武王一年(前1027)
冬,武王会合诸侯灭商,建立周朝,推行“分封制”。庸国参加灭商战争,得袭封旧土,保持原来领地。东周周顷王三年(前616)攻麇进至钖穴(今白河),灭麇,庸国处于秦、楚、巴三强国之间。匡王二年(前611)楚、巴、秦三国联合对庸发动攻掠,吞灭庸国。巴国势力扩大到汉水上游。考王十五年(前426)降大雹。是年冬,汉江冰冻,牛马死。慎靓王五年(前316)秦惠文王出兵并吞巴、蜀、苴。楚国乘机占领汉水中、上游,在西城(今安康城西北)设立汉中郡。
赧王三年(前312)
秦惠文王伐楚,在河南丹阳击败楚军,进而占领汉水上游,重建汉中郡,设西城县、钖县(白河县),郡治西城县。
赧王十一年(前304)
秦楚两国君会于黄棘(今南阳),秦以上庸之地还楚。秦
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划汉水上游为汉中郡,领12县,西城县为汉中郡治所。西汉
高祖元年(前206)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划巴蜀、汉中为刘邦封地。
高祖五年(前202)
继设汉中郡,并分设安阳、长利、洵阳、钖县、西城五县,郡治西城县。东汉
建武六年(30)
刘秀遣李通率兵沿汉水西上,八月逼西城,与巴蜀公孙述大司马汝宁王延岑军战,延军败,西城为汉所有。进取汉中地,郡治改迁南郑,隶益州刺史部。
建安二十一年(216)
曹操取汉中,分郡东部为西城郡,划归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
蜀将孟达从秭归攻房陵,取上庸,刘备命申仪为西城太守。三国
建安二十五年(220)
孟达率部降魏,魏文帝曹丕合房陵、上庸、西城为新城郡,孟达领新城太守。
魏黄初二年(221)
文帝取“曹魏兴盛”之义,改西城郡为魏兴郡,治西城县。
魏太和二年(228)
钖县(白河)升为郡。晋
太康元年(280)
改西城县为安康县,并安阳县(今汉阴),治所迁今汉阴县城东20里处。
是年,平利以上廉水为名置上廉县(地域包括今平利、镇坪及岚皋县部分),隶荆州上庸郡。
永嘉元年(307)
置梁州刺史府兼魏兴郡太守府,治安康县。
永嘉三年(309)
三月大旱,汉水竭可涉。
太元四年(379)
四月,前秦苻坚命韦钟围魏兴郡,太守吉挹筑垒魏山,城破被俘,不屈而亡。
此年,夏大旱,岁大饥。南北朝
梁武帝天监元年(502)汉水溢,安康县城江南居民避水赵台山(今新城附近)。
魏元钦元年(552)正月,大将军王雄出子午道,攻取上津、魏兴。八月,魏兴叛,王雄再平之。
魏元廓元年(554)设州之建置,因月河川道产麸金,取名金州,治所魏兴郡安康县。
北周天和四年(569)安康县城由汉江北岸台地迁建南岸盆地。隋
开皇三年(583)
魏兴郡废。
大业三年(607)
复设西城郡,改吉安县为金川县入西城郡,省魏宁县入石泉县,废洵阳郡为县,属西城郡。
义宁元年(617)
唐王李渊遣李孝恭为山南道招慰大使,攻占西城郡。
是年,郡县俱废。唐
武德元年(618)
复设西城县,为金州治所。于平利老县置平利县(辖今平利、镇坪),金州领西城、洵阳、平利、宁都、广德五县。
是年,分洵阳县为洵阳、洵城、驴川三县。于原洵阳县治置洵州,统领三县。
武德七年(624)
废洵州,其地隶属金州。
贞观元年(627)
撤销宁都、广德两县,统属西城县。省驴川县,并入洵阳县。
天宝元年、至德二年、乾元元年(742~758)
撤金州设安康郡,后改名汉阴郡,后撤汉阴郡复设金州。
贞元四年(788)正月,地震,江溢山裂,房舍被毁,居民露宿。
天佑二年(905)五月,前蜀王建遣将陷金州。六月,戎昭军节度使冯行袭克复金州。五代十国
后唐同光三年(925)庄宗遣将攻金州,灭前蜀。
后晋天福八年(943)旱蝗相继为害,百姓流离失所,饥民盈道。宋
淳化三年至五年(992~994)
连年旱灾,复加水患,饥民外逃。
皇祐四年(1052)
六月九日,汉水暴涨,淹没汉阴县署。
熙宁年间(1068~1077)
金州城西建石堤(万春堤),御上游洪水。
熙宁七年(1074)
西城县民葛德出资修长乐堰,引水灌溉乡户农田。
绍兴元年(1131)
金、均、房安抚使王彦率兵与叛将桑仲战于平利长沙坪,桑仲败退襄阳,纠集残部,兵分三路(一出旬阳)进犯金州,王彦与桑仲两军大战于马郎岭,桑仲全军被歼。
绍兴二年(1132)
九月,王彦在秦郊镇(安康市神仙街)设伏,大败降金之叛将李忠部,追至秦岭,乘胜收复被金兵侵占的乾佑县(今柞水县)。
同年,汉阴县治迁于新店(今县城)。
绍兴三年(1133)
正月,金将完颜杲率军攻下商州,自上津入旬阳,沿汉水西上,宋将郭进率兵迎战败死,金人入金州城,王彦败退至石泉铺。
二月,吴玠、王彦、刘子羽率兵与金兵大战于饶峰关,宋军败。
五月,王彦遣统制官许青与伪齐将周贵战于汉阴,周贵败,遂复金州。
绍兴四年(1134)
五月,金兵攻金州,太守王彦遣许青率兵击败金兵于汉阴。随之,在洵阳县击败金兵。
绍兴十二年(1142)
八月,宋割商州之大部于金,以旬阳县北清风关(即青铜关)及鹘岭(今山阳县南)为界,南属宋,北属金。
绍兴十六年(1146)
二月,宋割旬阳县北商州丰阳、乾佑予金。
绍兴三十一年(1161)
十月,王彦遣统制任天赐出旬阳收复商州及丰阳、上津等县。十一月,进而收复华州、西京。
绍定四年(1231)
蒙古拖雷(睿宗)率兵由北而南,自汉中取陆路东进,与宋将彦戚战于饶峰关,宋军败,元军乘船沿汉水东下。次年六月,元兵攻陷金州,彦戚战死。元
世祖至元八年(1271)
连年战祸与灾荒,地旷人稀,金州降为散州,下不辖县,西城、汉阴、石泉、平利、旬阳县俱废。
回族人来安康定居。
泰定至天历年间(1324~1329)
连年干旱,饿殍载道。明
洪武元年(1368)
征戍将军邓愈败元军于南阳,西进攻下洵阳牛心、光石及洪山诸山寨,平定均、房、金、商之地。
洪武二年(1369)
复设石泉县,知县谭衍率民修建县城。城“周回三里三分,石基砖垣连堞,高三丈三尺”。
洪武三年(1370)
复设洵阳县、平利县。
洪武四年(1371)
金州始置守御千户所,专司军务。指挥使李琛鉴于金州为土城,便甃以砖,城设五门,三面凿池。
洪武二十二年(1389)
八、九两月阴雨,汉水暴溢,庐舍人畜漂流,水淹州城五日。
永乐八年(1410)
五月,大水淹没州城。
永乐十四年(1416)
五月,汉水涨溢,淹没州城,死千余家。
成化元年(1465)
大饥。四月,刘通(号千斤)、李庞、石龙在房县大雀厂起义,数万流民响应,自襄阳波及金州,屡败官兵。明朝廷以武力镇压并封禁山林,但逐去复至,后撤除禁令,允附籍垦地为业。
成化八年(1472)
八月,汉水涨溢,城郭淹没。
成化十二年(1476)
镇抚使原杰为安置流民,分旬阳三分之一地置白河县,治所白河堡。
成化十四年(1478)
郑福纂《创修金州志》。
正德五年(1510)
明廷派都指挥使张光宇率军驻防紫阳,镇压兰廷瑞农民起义军。
正德七年(1512)
割金州西南及汉阴东南隅置紫阳县。
嘉靖七年(1528)
大饥,人相食。
嘉靖十年(1531)
创修千工堰,自衡(恒)河龙口闸水入堰,灌田千亩。
嘉靖三十四年(1555)
迁居紫阳的南方流民李三集千余人据洞河高峰寨起义。
隆庆元年(1567)
明军驻紫阳,围剿何勉1500余人起义军。次年,明廷增派关南少参王文翰驻紫阳指挥围攻何勉。七月,何勉被官军火炮击中阵亡,起义失败。
隆庆三年(1569)
饥荒,地大震,房屋倒塌。
万历十一年(1583)
四月,雹如鸡卵,猛雨数日。二十三日,汉水涨溢,大水冒州城丈余,全城淹没,溺5000余人,全家淹死无殓者甚多。守道刘致忠改筑新城于赵台山下,经两年完工,金州易名兴安州。
万历二十一年(1593)
百姓大饥,灾民流动,白河尤甚,死者满道。
万历二十三年(1595)
兴安州从汉中府划出,直隶陕西布政司。
崇祯六年(1633)
九十月,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在山西突出明军包围,渡过黄河,进入鄂西北及陕南,连克白河、旬阳、石泉、紫阳等县城。
崇祯七年(1634)
春,大饥,尸遍野。郡守在南门外掘堑掩尸,一日满,再掘,又满。
正月,张献忠率义军与明军逐战于旬阳乜家沟、石泉坝、康宁坪、竹木碥、青口、狮子山等地,逼近兴安府城。
六月,陈奇瑜与卢象升率兵与张献忠大战于平利乌林关。义军失利,明军追至紫阳,再战,义军损兵万余,张献忠突围奔商洛。
六月十六日,李自成率所部四万余众误入车箱峡(平利县西七十余里大山沟),无以得食,不能突出。李自成自缚请降,陈奇瑜给农民军发免死票还籍,遣送3.6万余人。农民军出栈道,再举义旗,发展义军20余万,陈奇瑜被劾下狱。
崇祯十年(1637)
闰四月十六日,李自成部2000余人攻克汉阴县城。
崇祯十二年(1639)
十二月,岚皋刘宏率义军攻克兴安,斩州官、税吏,顺汉水东下,直克老河口。
崇祯十三年(1640)
正月,张献忠驻兴安,杨嗣昌调兵会剿。
崇祯十六年(1643)
义军首领刘体纯(二虎),围困兴安州城两月余,克之。
崇祯十七年(1644)
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改兴安州为安州,派兵驻守。是年秋,苗将围攻兴安,擒大顺之安州牧赵璟、防御使耿三桂。清
顺治元年(1644)
宁陕地震。
顺治三年(1646)
五月,义军首领刘体纯再度攻入兴安州新城,杀守道袁生芝、知州曲良贵、州刺侯嘉胤,留驻两月后退去。
八月,刘体纯、孙守金部扎营汉阴、紫阳、石泉。
顺治四年(1647)
兴安州署迁回老城。
农民义军武大定攻破紫阳县城,三个月后被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部任珍击败,武大定失利西走。
顺治六年(1649)
紫阳县民孙守金以板场山为大本营聚众抗清。紫阳境汉江以南均被农民军占领。
顺治七年(1650)
置兴汉镇总兵署,驻兴安州城,辖二协八路,守兵7907人。
顺治九年(1652)
陕西巡抚马之生率军赴紫阳攻剿孙守金部。孙守金寨破兵败被擒杀。
顺治十一年(1654)
五月,地震,房屋倒塌,压死人畜。
八月,雨雹,汉阴尤甚,冰雹大如鸡卵,平地深一尺。
顺治十四年(1657)
三月,州城连遭火灾多次,烧毁房屋数千间。
康熙元年(1662)
清政府集秦、豫、鄂军据守兴安,镇压郧阳及兴安府南部山区农民起义军。
康熙元年至六年(1662~1667)
天旱、战乱,人逃田荒,州境逃亡与隐匿人丁达7万。清廷蠲免赋税,奖励垦荒,先后免征行差逃亡28942人地丁银。
康熙六年(1667)
清军围剿刘宏起义军于岚皋三溪口,3000名义军战死沙场,历时20余年的农民抗清起义被镇压。
康熙十四年(1675)
兴安镇营兵变,杀总兵王怀忠。
是年,“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之乱”陕西失守,兴安州及属县为吴军占领。
康熙十八年(1679)
清定远大将军图海自商洛直趋兴安,大战吴三桂军于旬阳两河关,连破吴军七营,收复兴安州,进而取汉阴、石泉。
康熙十九年(1680)
春,大饥。五月二十九日,大雨如注,水入州城,淹死2385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兴安州辖六县奉令负担转运镇安军粮至阳平关费用。旬阳知县沈天祥以州属六县地瘠民贫,请求免除转运徭役及采买赔累,得准。
康熙二十四年(1685)
奉御制匾额曰“万世师表”恭悬兴安州城内文庙大成殿。
康熙二十五年(1686)
汉阴知县赵世震之父捐银1600两,捐米400余石(约8万多公斤),修建汉阴砖城墙(土心)。
康熙二十八年(1689)
知州李翔凤、守营副将黄燕赞,主持修建州城南门外长堤,旁植柳树,名万柳堤。
康熙三十二年(1693)
五月,汉水暴涨,城堤崩塌,老城淹没,居民经万柳堤避水。
康熙三十四年(1695)
四月六日,宁陕地震。
康熙四十五年(1706)
汉水溢,冲毁州城,州署、文庙及仓库再移新城。
康熙五十一年(1712)
清廷颁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策,招回逃亡者2.1万多人,耕地面积逐年增加,10年垦地5100亩。
乾隆元年(1736)
汉阴济屯堰动工修建。
乾隆四年至十三年(1739~1748)
兴修万工堰,分衡河水西流入渠,每岁派款雇修,历九年未成。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州刘士夫到任勘察,捐养廉金三百,筹集资金,另派督工,授以规划,渐引渐垦,经三年成渠1260丈,灌田2000余亩。
乾隆二十年(1755)
湖广流民纷纷流入兴安各县垦荒定居。
乾隆三十五年(1770)
五月六日洪水入州城,汇积东关,不能泄。次日巳刻(9~11时)决惠壑堤。
乾隆四十七年(1782)
升兴安直隶州为兴安府,领六县二厅,以州地并汉阴地,府城设安康县。
嘉庆元年(1796)
十月,达州徐天德率白莲教起义军,攻拔紫阳、平利,逼近兴安。冯德仕、林开泰聚众响应,从者数千人,占据大米溪、小米溪,驻扎安岭、将军山。十一月,秦承恩、柯藩、宜绵分率清军镇压安岭、将军山、大小米溪等地起义军,义军首领及数千人惨遭屠杀。
嘉庆二年(1797)
三月,王聪儿、姚之富率白莲教起义军进入白河、旬阳,转至兴安。九月,与楚教军李全部在兴安府汉水南会合,活动于安康、平利、紫阳、岚皋一带。十二月,起义军一部攻兴安,渡汉水北上。
嘉庆三年(1798)
春,白莲教军高均德部由洋县入境,在石泉两河与清将额勒登保军大战;其部至紫阳鞍子沟遭清军伏击,伤亡千余人。
十月十九日黄昏,白河县星如雨下,夜半方止。
嘉庆四年(1798)
春,樊人杰、李全、张汉潮、张仕龙、阮正通率数万白莲教军,在安康、汉阴、紫阳、宁陕分兵而战。
冬,数路教军聚紫阳,平毁清军寨堡,夺粮仓5处。
十二月,清将额勒登保率兵围剿起义军至龙王沟、双乳铺等地,连日接战。
嘉庆五年(1800)
闰四月,白莲教军张汉潮部与清军杨遇春部激战于旬阳大小棕溪,遭伏击,千人被俘。
嘉庆六年(1801)
正月,白莲教军高均德、樊人杰等部与清军战于平利、镇坪、旬阳、汉阴等地,教军首领高天升战死,高均德被俘。
二月,白莲教军王廷诏部失利于汉中,取道西乡进入紫阳,在鞍子沟战败,王廷诏被俘。
五月,川教军首领徐天德率军由鄂攻入陕南,在旬阳夺船南渡汉江。时大雨如注,水深浪紧,又遭乡勇截击,义军翻船7只,200余人牺牲。
六月,旬阳知县严如煜与提督杨遇春夹击义军张天伦等七部1万余人于县西青山寨,义军损失惨重;湖北白莲教义军一部在蜀河口与清军鏖战,义军2000余人牺牲,首领王祥、方孝德阵亡。
嘉庆七年(1802)
九月十二日,白河知县黄衮与白莲教军激战于该县松树岭泰山庙,黄衮战死。
十月,清军重兵于宁陕腰竹沟、旬阳坝合围白莲教军张汉潮、苟文明所部,激战中张汉潮阵亡,苟文明被俘。
嘉庆八年(1803)
白莲教军宋应伏、熊老八、冯天保率部在紫阳计诱官军,杀甘肃提督穆克登布。
嘉庆九年(1804)
秋,川、陕、鄂白莲教起义军最后一批将士在紫阳二州垭、火烧湾一带被清军包围,全部殉难。
嘉庆十一年(1806)
七月六日,宁陕镇新兵不满克扣军饷,陈达顺、陈先伦率兵杀死代理总兵杨之震等,开粮仓、砸监狱、毁署衙,旋即西进汉中,兵力扩充到万余人,同年十月被清廷镇压。
嘉庆十三年(1808)
知州叶世倬为《蚕桑须知》作序,推行植桑、饲蚕、烘茧、缫丝之法,劝谕绅民兴桑养蚕,优奖广植桑树,勤于饲养者。
同年,重修兴安老城,经四年竣工。周长1293.66丈,城顶添墁,排垛墙1765堵,城高2.6丈,垛高1.85丈,城台加高5尺。
道光二年(1822)
划安康县大道河、岚河、晓道河三铺,设砖坪厅(今岚皋县),隶兴安府。
道光十二年(1832)
九月八日至十二日,大雨如注,汉水上涨,更兼南山山洪暴发,十四日水高数丈,淹城塌房,溺死多人。
道光十三年(1833)
正月至九月紫阳灾荒,非雨则阴,仅晴33日,庄稼无收,贫家卖儿鬻女,至骨肉相食。
道光十七年(1837)
兴安新城举人张鹏飞主关南书院讲席,开办“来鹿堂”,刊刻经史子集200余种。同年秋,运书数车进京,以自用书拒交厘金,被辑拿。张鹏飞秘折《沿平二十四策》上奏,道光皇帝赦“越职言事”罪,放还乡里。十九年(1839)下诏,书籍笔墨免纳厘税。
咸丰二年(1852)
八月三十一日,汉水溢,决小南门入府城,庐舍坍塌无计,兵民溺死者3000多人。十月,朝廷赈济兴安灾民口粮一月。
咸丰六年(1856)
大旱,大饥。
咸丰八年(1858)
太平天国革命兴起,陕西军饷难支,兴安设立厘金局,开征烟酒厘金、烟亩捐、糖捐、土药捐等厘捐,土产原料及生活必需品,均按件计征。厘金本为货值百分之一,实征达百分之四,且巧立名目,任意加征,杂税繁重,商路阻塞,经济凋敝。
咸丰九年(1859)
瘟疫流行。
咸丰十年(1860)
陕西开征鸦片税目,兴安各县罂栗种植取得合法地位,烟毒泛滥,民苦日深。
次年,清廷调陕西军队镇压太平军起义,省境空虚。地方官绅举办团练,规定“土著之户酌量抽丁习艺,外来无业游民一概不准入团”。每家二丁抽一,四丁出二,六丁出三,团练大小头目由官僚地主乡绅充任。
是年,艺人范仁宝自湖北率“瑞仁班”来兴安,开办汉调二簧科班。
咸丰十一年(1861年)
二月,李永和、兰大顺起义军分五路入陕。八月,郭均福率部攻平利,不克,折回砖坪(今岚皋)。
同治元年(1862)
二月,义军兰大顺属部进入安康五堰铺,攻太平寨不克,转紫阳、汉阴、商洛一带。六月,取安康桑溪,转汉阴涧池。
十一月,陈得才率太平军10万进入兴安府境,驻张滩、汪岭一带,连营百里。陕安镇总兵右营游击赵济川、安康县知县吴靖率兵与太平军战于城东金堂寺,太平军获胜攻城,杀知府林映堂。后连克紫阳、汉阴、石泉。
同治二年(1863)
正月初六,太平军扶王陈得才率西北远征军一部攻克砖坪厅城,驻20余日,秋毫无犯,百姓拥护,青壮年投军。后循郭均福部故道趋紫阳洞河口,搭浮桥三座渡汉水,攻破紫阳县城,焚烧衙署,开常平仓,休整后赴汉阴、石泉。
正月十四日,兴安团练头目邱振家,趁太平军西进之际,统带团众,配合清军袭取兴安府新、老二城。
正月十七日,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端王兰成春、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主将马融和率兵10万,顺凤凰山西进,围攻石泉城20余日。不克,又挖地道,用地雷轰倒北城墙13垛。
同治三年(1864)
陈得才率太平军还师东援,相继出陕。四月,兰大顺自周至退至安康紫溪河,被安康进士管涝所率团练围截,壮烈牺牲,余部由兰二顺率领入鄂。管涝以杀害义军领袖获清廷赏戴花翎,授主事,后调左宗棠戎幕,保升布政司。
八月,兴安设团练总局。
同治六年(1867)
夏,大旱。七月,地震。九月十五日,大水决堤入府城,冲毁民房官舍。冬季修补六堤,至光绪六年(1880)夏竣工,历14年。
光绪二至三年(1876~1877)
大旱。自二年立夏至三年九月,久旱不雨,赤地千里,道馑相望,鬻女弃男,人相食。低山流民、逃亡者接踵。为生存计,四乡饥民蜂起吃大户。陕安镇总兵彭体道设团防局,办保甲,维护治安。
光绪五年(1879)
五月,大风,飞沙走石。壬午未刻(19日13~15时)地震。甲申卯刻(21日5~7时)再震。
光绪十一年(1885)
外籍传教士来兴安,拟于府城纱帽石街设教堂,市民抵制,知府童兆蓉恐酿成教案,派员护送传教士出境。
光绪十三年(1887)
大饥,人相食,清廷缓征兴安府新、旧赋额。
光绪十五年(1889)
二月,补修安康旧城,至光绪十七年(1891)竣工。
夏秋,雨涝百余日,山崩泥流,塌房伤人,大饥延续两年。
光绪二十一年(1895)
七月,汉水溢,府城大部被淹。
是年,兴安各县在京举人赖秦雄、桂东林、胡均、胡永荣、洪祥麟、刘光铣、朱陶等与入京十八省举人(1300余人)一道,参加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活动,并在万言书上签名。
光绪二十四年(1898)
陕西官钱局在兴安府设官钱局分号,属官方信贷机构,有本银一万两,分支机构归西安“秦丰官钱银号”管辖。
光绪二十七年(1901)
法籍康司铎在安康城金银巷建立天主堂。意大利籍主教巴南初、传教士毕德修以行善治病为名,扩大教会影响,广收教徒,出入官府,干涉地方政务。
光绪二十八年(1902)
省商办电讯事业改为官办,西南杆线经南郑架至安康。
光绪二十九年(1903)
“江湖会”首领何彩凤率川东会众百余人,驻平利洛河太白庙。五月,何率会民焚烧天主教洛河教堂,捕杀为非作歹的师爷及教民七人,震慑四方。后被清官军镇压,杀民众数十人,史称“洛河教案”。
光绪三十年(1904)
六月十八日,在安康城白庙巷设兴安邮政局。
光绪三十一年(1905)
二月二日,哥老会首领梁悦兴,组织该会哥弟和农民举事,相约在文昌宫击杀总兵(镇台)傅殿魁。因准备不周,闵春来、李元谋当即被捕,另一部分战死,起义失败。傅殿魁将起义者装入站笼杀害,并四处追捕梁悦兴。梁悦兴经牛山转赴湖北武当山,因叛徒告密被俘,押至白河杀害。
光绪三十二年(1906)
清廷实行“新政”,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府、县设学公所。兴安府中学堂、文峰书院、各县高小学堂相继开学。
宣统元年(1909)
安康县试办警察,成立“自治会”;知县钱松年借新城昭忠祠设立安康第一女子中学。
六月,安康城内川、陕、鄂、湘、晋、豫、赣、闽“八帮”商人,发起成立“兴安府商会”。
[1] [2] [3] [4] 下一页